捣衣篇
秋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漙。
燕山游子衣裳薄,秦地佳人闺阁寒。
欲向楼中萦楚练,还来机上裂齐纨。
揽红袖兮愁徙倚,盼青砧兮怅盘桓。
盘桓徙倚夜已久,萤火双飞入帘牖。
西北风来吹细腰,东南月上浮纤手。
此时秋月可怜明,此时秋风别有情。
君看月下参差影,为听莎间断续声。
绛河转兮青云晓,飞鸟鸣兮行人少。
攒眉缉缕思纷纷,对影穿针魂悄悄。
闻道还家未有期,谁怜登陇不胜悲。
梦见形容亦旧日,为许裁缝改昔时。
缄书远寄交河曲,须及明年春草绿。
莫言衣上有斑斑,只为思君泪相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夜晚寒冷漫长,夜色中微风清凉,露水凝结在叶片上。北京的游子穿着单薄的衣物,陕西的女子感到闺房寒冷。想要在楼上悬挂白色的丝绸,回到织布机上剪断整齐的绢。握着红色的衣袖感到忧愁,看着青色的捣衣石感到惆怅。
晚上徘徊的时间已经很久了,萤火虫双双飞进窗帘和窗户。西北风轻轻吹过,东南方的月亮慢慢升起。此时的秋月明亮得令人心生怜悯,而秋风则别有风味。你看那月光下的影子,听到风吹过莎草的声音。
银河旋转,天色逐渐变亮,飞鸟开始鸣叫,行人稀少。皱着眉头,思绪纷乱,看着自己的影子,灵魂安静下来。听说回家的日子还没有定,谁能忍受登山时的悲伤呢?梦中见到的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让裁缝修改一下过去的样子。
把信寄到远方,希望能在明年的春天到达。别说衣服上有斑点,那只是因为想念你而流的泪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瑟瑟:形容风声;
2. 玉露漙:形容露水多;
3. 燕山:位于河北;
4. 秦地:今陕西一带;
5. 楚练:古代楚国所产的白色丝绸;
6. 齐纨:古代齐国所产的白色细绢;
7. 徙倚:徘徊不定;
8. 青砧:青色石杵;
9. 帘牖:窗帘和窗户;
10. 纤手:女子的纤细手指;
11. 莎间:草丛间;
12. 绛河:银河;
13. 青云:蓝天;
14. 飞鸟:鸟群;
15. 行人:路过的人;
16. 攒眉:皱眉;
17. 缉缕:抽丝,指编织衣物;
18. 对影穿针:形容女子独自缝纫时的情景;
19. 登陇:指登上高地;
20. 形容:长相、模样;
21. 裁缝:做衣服的工匠;
22. 交河曲:古代的河名,这里指书信传递的地方;
23. 春草绿:春天的景象;
24. 斑斑:眼泪的痕迹。
去完善
赏析
《捣衣篇》刘希夷这首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思念远方游子的情感世界。首联通过对秋天的环境描述,为后面的情感抒发营造了氛围。颔联和颈联通过对比游子的孤独与佳人的寂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接下来的四句,通过描绘女子的活动,进一步展示出她内心的思绪。尾联则通过梦中相会以及传递书信的期待,表现了她无尽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歌情景交融,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捣衣篇》是唐代诗人刘希夷创作的一首描绘民间妇女捣衣情景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初唐时期,大约公元7世纪中期。在刘希夷生活的这个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刘希夷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反而更加勤奋地创作诗歌,抒发自己对人生、自然的感慨。在他的诗歌中,我们时常能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在《捣衣篇》中,刘希夷通过对民间妇女捣衣情景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农村百姓的生活面貌。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同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希夷作为一个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文关怀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