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岳闻笙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
山人爱清景,散髪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
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
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
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亮从嵩山的东边升起,月亮照亮了山峰,天空变得更加清澈。隐居于山林的人热爱这清晰的景色,披头散发地躺在秋风中。当风停下来的时候,夜晚显得格外宁静,只有孤独的夜晚和昆虫的声音。那神秘的仙人是看不见的,他们乘着月光吹起了笙。用红润的嘴唇吸取天地间的灵气,用雪白的玉指演奏出真实的声音。这种真实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曲子呢?那是来自三山之间的鸾鹤之情。
以前远离世俗,希望听到这样的曲子。现在来到嵩山,非常幸运能够聆听到这样神秘的音乐。神仙的快乐是我的使命,笙歌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去完善
释义
1. 嵩岳:即嵩山,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偏西,为五岳之一,山体古老,地形陡峻。
2. 月出嵩山东:月亮从嵩山的东面升起。
3. 山:这里指的是居住山中的人。
4. 清景:清新明亮的景色。
5. 散髪:披散头发,表示无拘无束的隐居生活。
6. 独夜草虫鸣:在寂静的夜晚,只有虫子发出声音。
7. 绛唇:红色嘴唇,代指吹笙的人。
8. 玉指调真声:用白玉般的手指吹奏出美妙的声音。
9. 三山:古代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此处借指仙境。
10. 鸾鹤情:比喻优美动听的旋律。
11. 昔去落尘俗:过去离开了凡尘俗世。
12. 愿言闻此曲:希望能听到这样的曲子。
13. 卧嵩岑:躺在嵩山的山脚下。
14. 幽音:形容悠扬宁静的音乐。
15. 神仙乐吾事:过着神仙一样快乐的生活。
16. 笙歌铭夙心:把笙歌当作自己的心愿。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嵩山月下仙境的诗,诗人在观赏嵩山的景色时,仿佛看到了仙人的踪迹。他看到明亮的月亮映照在嵩山上,使得山体显得更加空旷。在山中隐居的人热爱这清澈的景色,他们披着散发在秋风中休息。夜晚的风渐渐停息,四周显得格外宁静,只有草丛中的虫子在独自鸣叫。诗人想象着仙人们在这美好的夜晚乘月吹笙的场景,他们的红唇吸收着天地间的灵气,用玉手指演奏着真实的仙乐。
这首“三山鸾鹤情”的音乐是那么美妙,以至于诗人当年离开了凡尘,一心想要听到这样的仙乐。如今,他在嵩山的一角安眠,幸运的是,他竟然能够听到这美妙的音乐。他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就像神仙一样快乐,而那笙歌之声也早已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嵩岳闻笙》是唐代著名诗人刘希夷所作的一首描绘音乐场景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正值大唐盛世,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的时期。
此时,刘希夷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才华横溢,游历广泛,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然而,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曾遭遇过排挤和挫折,这使得他在诗中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当时,音乐文化尤为兴盛,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宗教音乐等各种形式并存,音乐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这种背景下,刘希夷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嵩岳闻笙》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