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优雅女子在卧室里安然入睡,蓦然回首,见到窗外婆娑的柳树。冬去春来,鸳鸯被子已经用不上了,而玳瑁床则在春光中焕发生机。庭院的树荫如同披着一层青色的雾气,窗帘的影子随着阳光晃动,透出红色的芬芳。她想告诉她的伴侣,一起迎接春天到来吧,稍稍打扮一下会更好。
去完善
释义
1. 佳人:美女。
2. 洞房:指新房。
3. 回首:回头看;回顾。
4. 垂杨:指垂柳。
5. 鸳鸯被:被子上有鸳鸯图案。
6. 玳瑁床:以玳瑁为装饰的床。
7. 庭阴:庭院里的阴凉处。
8. 幕青霭:笼罩在青色雾气之中。
9. 帘影:窗帘的影子。
10. 红芳:红花。
11. 同心伴:同伴。
12. 薄妆:淡妆。
去完善
赏析
《晚春》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这首诗以“佳人”为主角,通过对佳人所处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
首联“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描绘了佳人在洞房中休憩,不经意间回头看到了窗外摇曳的垂柳。这里用“回首见”的动词表达,突显出春日美景不经意间闯入了佳人的视野,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悄然到来。
颔联“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通过鸳鸯被和玳瑁床这两样物品,传达了春天已经驱散严寒的信息。这里的“寒尽”与“春生”相呼应,表明春天不仅带来了温暖,还赋予了万物生机。
颈联“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描绘了庭院里树木的阴影和竹帘的影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美丽而和谐的画面。这里的“青霭”和“红芳”象征着春天的色彩斑斓,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尾联“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则是对佳人的朋友的寄语,希望她们也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并为自己化上轻薄的妆容,迎接春天的到来。这里的“迎春且薄妆”,既是对春天到来的赞美,也是对友人分享春天喜悦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佳人和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出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春》是唐代著名诗人刘希夷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此时正值唐朝初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刘希夷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金榜题名。这使得他在官场上的地位较低,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诗歌的热爱。相反,他将这种挫折化为创作的灵感,用诗歌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独到见解。
此外,这一时期的唐朝社会风气开放,人们崇尚文化修养和艺术表现力,这也为刘希夷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他的笔下,春天的美景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色彩,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又透露出诗人的婉约情愫。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