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谒诸葛祠

标题包含
谒诸葛祠
孤云何其高,明月不可系。灼灼抱此心,与世自泾渭。释来从所欢,感乱亦歔欷。咨惟今之人,窃国未云耻。白首入吴市,秋风恐燕水。区区袁与曹,等是刺客耳。而我于其间,秉义不敢坠。袁音回衡飙,清义动幽邃。天心固难亮,吾独信所履。溶溶日间云,漠漠点寒砌。饥鼯堕苍瓦,澹薄公所憩。静然想英姿,孤怀亦差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孤单的云显得多么高远,无法用线牵起那明亮的月亮。我的心意热烈坚定,和世界保持着明显的界线。释放自己内心深处的愉悦,感叹世界的混乱和悲伤。可现在的世人们,谋取国家权力似乎并不觉得羞耻。满头白发的人还在为了自己的私利奔波在吴国的集市上,秋风中恐怕早已忘记了燕国的水。那些看似强大的袁绍和曹操,也不过如同刺客一般争夺权力。而我在他们之间,坚持正义,从不堕落。 袁绍的声音如同飓风回旋,他追求公正的行为触动了内心深处的宁静。天意固然难以明了,但我坚信我所选择的正义之路。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洒在寒冷的台阶上。饥饿的老鼠从屋顶上掉下来,我独自在这里休息,心境一片宁静。静静回想那些英雄的风采,心中孤独却无比骄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孤云:指代诸葛亮的高尚品质。 2. 明月不可系:比喻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无法用言语形容。 3. 灼灼抱此心,与世自泾渭:表示诸葛亮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世俗的鲜明态度。 4. 释来从所欢,感乱亦歔欷:描述诸葛亮为了国家大事奔波劳碌的场景。 5. 咨惟今之人,窃国未云耻:批评现代人的道德观念沦丧,认为篡夺国家权力并不羞耻。 6. 白首入吴市,秋风恐燕水:描绘刘备失去荆州的场景。 7. 区区袁与曹,等是刺客耳:讽刺曹操和袁绍等人的权谋之争,认为他们等同于刺客。 8. 而我于其间,秉义不敢坠:赞扬诸葛亮在国家动乱之时坚持正义的原则。 9. 袁音回衡飙,清义动幽邃:赞美诸葛亮以高尚的品质影响世人。 10. 天心固难亮,吾独信所履:表达诸葛亮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世俗观念所动摇。 11. 溶溶日间云,漠漠点寒砌:形容诸葛亮的才智和胸怀宽广。 12. 饥鼯堕苍瓦,澹薄公所憩:描述诸葛亮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13. 静然想英姿,孤怀亦差𢠢:表达对诸葛亮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敬仰诸葛亮的诗。诗人借诸葛亮的历史形象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刘希夷以“孤云何其高,明月不可系”来形容诸葛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他对这位历史人物由衷的敬仰。同时,他通过对比现实社会的污浊现象,如“窃国未云耻”、“白首入吴市”等,来揭示出自己胸怀正义,决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坚持信念的决心。 此外,刘希夷还借助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对忠义事业的追求,如“溶溶日间云,漠漠点寒砌”,以及现实中“澹薄公所憩”的形象,都在暗示他要以诸葛亮为楷模,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最后,诗人总结道:“静然想英姿,孤怀亦差𢠢”,表明他将独自坚守信仰,勇敢面对一切困境。这首诗充分展示了刘希夷的人格魅力和理想主义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诸葛祠》是唐代诗人刘希夷在公元7世纪中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时正值初唐时期,国力逐渐强盛,但政治斗争仍较为复杂。 刘希夷才华横溢,但在当时朝政昏庸的环境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重用。他曾一度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但因性格直率而遭人陷害,最后郁郁而终。这首诗正是在他怀才不遇的境遇下创作的,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先贤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敬仰。 同一时期,唐朝正处于贞观、开元盛世之间,国家相对稳定,但政治斗争依旧激烈。皇帝李世民励精图治,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武则天掌权后,政治局势变得复杂多变,文人墨客纷纷感叹人生际遇无常。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希夷以其独具匠心的诗篇抒发了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与期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