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秋天风飒飒,群胡马行疾。
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
天子庙堂拜,将军凶门出。
纷纷伊洛道,戎马几万匹。
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
平生怀仗劒,慷慨即投笔。
南登汉月孤,北走代云密。
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里寒风凛冽,一群胡马在快速行进。
在这座坚固的城市里,白天城门紧闭,伏兵在暗中寻找彼此。
皇帝在庙堂接受朝拜,将军从凶险的门出征。
在这条繁忙的道路上,战马成千上万。
军队的大门压着黄河,士兵们的士气直冲云霄。
我平素就心怀宝剑,豪情满怀地投笔从戎。
向南登上了孤独的汉月山,向北走到了密云深处的代县。
效仿韩彭的计策,早就有孙吴之术的领悟。
大丈夫要清楚万里江山,谁能只关注一室之内的小事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秋天风飒飒:秋天,指时间;飒飒,风声。
2. 群胡马行疾:群胡,指北方的游牧民族;马行疾,快速行进的马队。
3. 严城昼不开:严城,戒备森严的城堡;昼不开,白天紧闭城门。
4. 伏兵暗相失:伏兵,埋伏的士兵;暗相失,在暗中失去对方的踪影。
5. 天子庙堂拜:天子,皇帝;庙堂,朝廷;拜,任职。
6. 将军凶门出:将军,将领;凶门,出征之门。
7. 纷纷伊洛道:纷纷,熙熙攘攘;伊洛,古水名,今河南省境内。
8. 戎马几万匹:戎马,战马;几万匹,数量庞大。
9. 军门压黄河:军门,军营大门;压黄河,比喻气势磅礴。
10. 兵气冲白日:兵气,战争的气氛;冲白日,冲向光明的天空。
11. 平生怀仗劒:平生,一生;怀仗剑,怀揣宝剑,形容志在四方。
12. 慷慨即投笔:慷慨,激昂慷慨;投笔,扔掉笔杆,表示放弃文墨之事。
13. 南登汉月孤:南登,向南进发;汉月孤,汉代边塞的诗篇。
14. 北走代云密:北走,向北行进;代云密,代郡的云雾密集。
15. 近取韩彭计:近取,就近采取;韩彭,韩信、彭越,古代名将。
16. 早知孙吴术:早知,早年学习;孙吴术,孙武、吴起的兵法。
17. 丈夫清万里:丈夫,有作为的人;清万里,扫除万里之内的敌人。
18. 谁能扫一室:谁能,有谁;扫一室,打扫一个小房间,这里指处理小事情。
去完善
赏析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一首描绘边塞军旅生活的诗歌。全诗通过对战场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将士们英勇赴国难的豪情壮志和崇高的爱国情怀。“秋天风飒飒,群胡马行疾”描写了秋天肃杀的氛围以及胡人马队的疾速行动,展现出边关战争的紧张气氛。“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则描述了战争中的明争暗斗和瞬息万变。
“天子庙堂拜,将军凶门出”传达了将士们出征前的庄严仪式,表达了他们为国效忠的决心。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军容的浩大以及沙场的激烈战斗,展示出士兵们高昂的士气和坚定的信念。
“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表现了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他愿意放弃笔墨,拿起利剑,投身军旅,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南登汉月孤,北走代云密”则表明了他四处奔波,经历无数艰苦磨练的心路历程。
诗人以“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来表达自己渴望在战争中建功立业的心愿,同时也表示他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军事知识和韬略。结尾的“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更是表现了他广阔的胸怀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表作,约创作于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此时,唐朝正处于贞观之治后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然而,随着对外战争的扩大,边境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征召壮丁入伍的现象十分普遍。在此背景下,刘希夷以边塞风情为主题,创作了这首描绘从军将士英勇善战、忠诚报国的精神风貌的诗歌。
在创作这首诗时,刘希夷尚年轻,他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与当时的著名文人如王勃、杨炯等关系密切。在这样的氛围中,刘希夷以独特的才情和敏锐的观察力,抒发了对边塞生活的向往和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此外,刘希夷生活时期的唐朝,文化繁荣,社会开放,人们对于诗歌的创作热情极高。同时,边疆战争频繁,激发了诗人们的爱国情怀,使得边塞诗成为当时诗坛的主流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刘希夷深入思考国家的安危,并以此为基础,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从军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