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鹤篇
西山日没人独归,东江月明鹤孤飞。
秋风四起声切切,边心一听泪霏霏。
嵩岳灵泉摇玉羽,蓬丘仙雾下金衣。
自怜流落烦岁暮,唯有悲凉人事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夕阳西沉独自归,江东月照鹤单飞。
秋风骤起声音悲,听之心酸泪满腮。
嵩山泉水摇晃着如玉般的水滴,蓬丘仙雾中闪现金色的衣裳。
可怜流离岁月尽,只剩世间的凄凉与失意。
去完善
释义
1. 西山:代指洛阳附近之山。
2. 东江:长江上游的一段。
3. 嵩岳:嵩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4. 蓬丘:古代中国神话中的蓬莱仙山,为神仙居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独鹤篇》描绘了独鹤孤飞的景象,借以抒发作者在人生旅途中孤独、无奈的心情。首联“西山日没人独归,东江月明鹤孤飞”,以日没和月明的对比,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孤独;颔联“秋风四起声切切,边心一听泪霏霏”,通过风声鹤唳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悲伤;颈联“嵩岳灵泉摇玉羽,蓬丘仙雾下金衣”,则展现了独鹤的高洁形象,象征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守与坚韧;尾联“自怜流落烦岁暮,唯有悲凉人事非”,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堪称古代咏物抒怀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独鹤篇》是初唐诗人刘希夷创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独立清高的鹤立于世间的形象。此诗创作于初唐时期,大约是公元7世纪后半叶。
在刘希夷生活时期,正值唐朝盛世,社会繁荣,文化氛围浓厚。然而,刘希夷的人生际遇并非一帆风顺。他自小聪慧,才华横溢,却因其直言不讳的性格而遭受排挤,官场不得志。这些人生经历使他更加珍视内心的自由与独立,从而在他的诗歌中流露出深刻的孤独感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儒家的道德观念,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然而,刘希夷却在作品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他以自然界的形象来比拟人的精神世界,寄托了自己对内心世界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因此,刘希夷的《独鹤篇》既是对自我的深刻剖析,也是对时代的强烈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