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行
将军辟辕门,耿介当风立。
诸将欲言事,逡巡不敢入。
劒气射云天,鼓声振原隰。
黄尘塞路起,走马追兵急。
弯弓从此去,飞箭如雨集。
截围一百里,斩首五千级。
代马流血死,胡人抱鞍泣。
古来养甲兵,有事常讨袭。
乘我庙堂运,坐使干戈戢。
献凯归京师,军容何翕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军打开营门,勇敢地在风中矗立。
众将领想要汇报战况,却犹豫着不敢进去。
剑气直冲云霄,鼓声在原野上回荡。
尘土飞扬中,追击敌军的速度紧迫。
射箭如同暴雨般密集。
包围圈达到了一百里,斩获敌首五千级。
战马流尽鲜血死去,胡人抱着马鞍哭泣。
自古以来就要培养军队,时刻准备应对战斗。
借着国家的命运,战争逐渐平息。
胜利归来献上战利品,军队的仪容整齐。
去完善
释义
《将军行》刘希夷:这首诗描述了古代战场的激烈战斗场面,同时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以下是诗词的注释:
1. 将军辟辕门:指将军在战场上开辟阵地,设置辕门。
2. 耿介当风立:形容将军威武、坚定的形象。
3. 诸将欲言事:众将领想要向将军汇报战况或请示事务。
4. 逡巡不敢入:因敬畏将军,不敢轻易进入辕门报告。
5. 剑气射云天,鼓声振原隰:形容战士们英勇作战的气势。
6. 黄尘塞路起,走马追兵急:黄沙飞扬,战马快速追赶敌人。
7. 弯弓从此去,飞箭如雨集:弓箭手发射弓箭,如骤雨般密集。
8. 截围一百里,斩首五千级:指战胜敌军,歼敌数千。
9. 代马流血死,胡人抱鞍泣:代表战争残酷,双方均有伤亡。
10. 古来养甲兵,有事常讨袭:自古以来国家会培养军队,以备不时之需。
11. 乘我庙堂运,坐使干戈戢:希望朝廷能够运筹得当,使战争消弭。
12. 献凯归京师,军容何翕习:胜利之后,将士们返回京城,接受封赏。
去完善
赏析
《将军行》是一首描绘古代战争场面的古诗。诗中通过对战场气氛的渲染和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将士们英勇杀敌、为国建功的精神风貌。
在诗的开篇,刘希夷通过“将军辟辕门,耿介当风立”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将军的形象,他威武不屈,凛然不可侵犯。接着,诗人用“诸将欲言事,逡巡不敢入”一句,表现了众将面对将军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中,刘希夷通过对剑气、鼓声、黄尘、走马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幅紧张激烈的战场画面。诗中的“弯弓从此去,飞箭如雨集”则描绘了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景。
而“截围一百里,斩首五千级”则是对战争结果的概括,展现了将士们在这场战斗中取得的辉煌战绩。同时,诗中的“代马流血死,胡人抱鞍泣”则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性,让人不禁对战争中无辜的生灵表示同情。
最后,刘希夷通过“古来养甲兵,有事常讨袭”和“献凯归京师,军容何翕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军队的赞美和对和平的渴望。总的来说,《将军行》是一首充满力量与勇气的古诗,展现了古代将士们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将军行》是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一首描绘边塞战场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670年左右,正值唐朝初期,边疆战事频繁,国家和民族面临极大的挑战。
在这个时期,刘希夷人生际遇颇丰。他的家族本是官僚世家,但由于遭受了政治风波,刘希夷一度在宦海沉浮。他曾游历全国各地,深入体验了民间疾苦,对国家的政治状况和民生需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个时代,唐朝疆土扩大,边疆战事不断。中央政权对于边远地区的控制力逐渐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也日益密切。然而,随着疆土的拓展,边疆防御问题日渐突出,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这使得刘希夷对战争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诗篇来唤醒人们的警惕,寻求和平之道。
因此,《将军行》这首诗以深厚的现实关怀为基础,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关切,抒发了对边疆战争的痛切之感。通过对边疆战争的真实描绘,诗人提出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胜利的忧虑,以此警示世人勿忘战乱之悲,共同努力维护国家的安宁与和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