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秦女赠行人
鸾镜晓含春,蛾眉向影嚬。开□衣裳破,那堪粉黛新。
春还洛阳道,为忆春阶草。杨叶未能攀,梅花待君扫。
今朝喜鹊傍人飞,应是狂夫走马归。遥想行歌共游乐,
迎前含笑著春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镜子里的鸾鸟映照着春天的景象,面前的女子对着镜子描绘着眉头。她打开衣服准备打扮,却发现破损不堪,如何能配得上崭新的化妆。
春天回到了洛阳的大街小巷,她也回想起了曾经的台阶上铺满小草的场景。那时的杨柳还没有长高,梅花正等待着人们的欣赏。今天喜鹊在大街上翩翩起舞,大概是那个远方的人儿骑马回来了。想象着他们一起唱歌游玩的欢乐场景,那女子微笑地穿上了春天的衣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鸾镜:即凤凰之镜,喻指女子妆镜。
2. 蛾眉:形容女子眉毛细长如蚕蛾触须。
3. 嚬:同“颦”,皱眉。
4. 开□:此处空缺的字应为“襟”,代表衣裳的开合部分。
5. 杨叶:指幼嫩的杨柳叶子。
6. 梅花待君扫:这句意指梅花盛开时,等待友人共同观赏。
7. 狂夫:放荡不羁的男子,这里指女子的丈夫。
8. 行歌:边走边唱,形容欢快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方行人的思念与期盼。开篇以“鸾镜晓含春,蛾眉向影嚬”展现女子的娇柔之美,凸显了她的期待与担忧。接着,描述了女子的容颜和衣饰,强调了她的孤独与无助。诗的中间部分,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行人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渴望。最后,诗人以喜鹊和行歌的场景想象对方归来时的喜悦,从而表达出浓厚的情感色彩。全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令人陶醉于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秦女赠行人》是唐代著名诗人刘希夷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687年,正值唐高宗统治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刘希夷的人生经历丰富而曲折。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多次应试未果。这使得他在官场上的地位一直不高。尽管如此,刘希夷并没有放弃对诗歌的热爱,他坚持创作,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在唐高宗统治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这使得文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刘希夷的诗作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情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代秦女赠行人》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女子的离别之情,表达了刘希夷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在诗中,刘希夷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诗句,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才情和风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