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

标题包含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
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晴看石濑光无数, 欲将此意与君论,复道秦关尚千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清澈的洛水浮桥南边的渡口,天空中洒满如同水晶般的阳光,照耀着大地。阳光照在石头上,闪烁着无数的光芒。我想和你分享这份美丽的景色,但我们之间还有很长的距离,就像我们要去遥远的秦关一样。
去完善
释义
【清洛】指清澈的洛水,洛阳附近的一条河流。 【浮桥】在水上搭建的桥,便于船只通过。 【南渡头】洛水上的一个渡口,向南去秦国。 【天晶】天空晴朗时的景色。 【华洲】华县,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市一带。 【石濑】石头底下的水流声。 【此意】作者想要表达的心意,可以理解为刘希夷对殷四的留恋之情。 【复道】再次提到,表示强调。 【秦关】指的是陕西一带的古战场,这里用来说明路途遥远。
去完善
赏析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歌。首联“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描绘了在清澈的洛水上,浮桥的南端,天空万里无云,华光散落如洲的美景。颔联“晴看石濑光无数,欲将此意与君论”则是表达在晴朗的日子里,看着无数的石头冲刷而下,作者想将自己的离情别绪分享给友人。然而颈联“复道秦关尚千里”却又说,尽管美景相伴,但友人要去的秦关还有千里之遥,表达了别离的无奈。这首诗以美景映衬离别之情,情景交融,富有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时期(公元650年前后)。在那个时候,刘希夷正值青春年华,才情横溢。然而,他的命运却颇为坎坷,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读书,广交朋友,以文会友,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殷四。 唐高宗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都城洛阳,更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希夷与殷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殷四因为各种原因需要离开洛阳,远赴关中地区。这对刘希夷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选择在这个晴朗的夜晚,为殷四送行,以此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