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揽秀亭

标题包含
揽秀亭
群峰矫矫蛟龙颠,冲波鼓鬣方回旋。 排空刻削万仞碧,秀色直上干云天。 地形天巧世莫测,插出怪变知何年。 傍惊列翠不入手,拟将瘦脊束差肩。 何人高致得入手,择奇结构当其前。 丹甍绣桷丽朝日,绮疏藻井摇非烟。 葱苍数里拂巾被,蓊鬰众木临书筵。 开扉割得晓光莹,绕榻飞来佳气鲜。 乘闲超忽不知已,徒觉四顾清无边。 毫眉主人曳芒履,策杖欲作商宫仙。 犀尊荡漾泻醇醴,招宾集醉秋风莲。 莲华菡萏翠的皪,皎月照耀争婵娟。 金丝锵戛乱两耳,醉倒三百黄金船。 风流不见谢太守,昭亭朗赋磨新镌。 放傲岂如王逸少,兰亭草圣窥天全。 才华墨妙古已远,只今唯有空山川。 孰若开编乐教子,坐使发策惊前贤。 还当操笔俯栏楯,试与采掇供诗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米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米翼之是当时的进士,母亲阎氏也出自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群山峻峭如同翻腾的蛟龙,破浪而行正在盘旋回转。 剖开云霄犹如刀削的万仞山峰,秀美的景色直冲云天和天际。 地理和天工的结合无人能懂,繁多的变化早已超越年限。 我惊叹于这些翠绿的景物却无法触摸,只能努力将它们融入我的视野。 谁能怀揣着高尚的情致去感受这个世界,在奇异的结构面前他定会赞叹不已。 红色屋顶和华丽屋梁在朝阳中熠熠生辉,雕花窗户和悬空的藻井让微风轻轻吹过。 周围绿意盎然仿佛轻柔地拂过肩膀,繁茂的树木映衬着书香四溢的书桌。 推开窗户就能感受到明亮的晨光,环绕着我的床铺传来清新的空气。 身处其中不知不觉忘记了时间,只是觉得四周的风景无比宁静美好。 我们的主人潇洒地穿着芒鞋,手持拐杖似乎要化身为道教仙人。 犀牛角制成的酒器中流淌出醇厚的美酒,宾客们欢聚一堂品尝着莲花般的美酒。 莲花朵朵娇嫩明艳,月光照耀下更显出众绝伦。 金嗓子歌声铮铮使人陶醉,酒醉后的三百艘黄金船显得如此珍贵。 我们怀念风华绝代的谢太守,他的美丽诗篇至今仍然令人叹为观止。 想要放任自流又怎能比得上王羲之,他笔下的兰亭序依然让人称颂不已。 古人的才华和书法已经成为过去,只有这空灵的山水依然长存。 又怎能不打开书本去教育下一代,让他们在前人的智慧中惊艳众人。 也许我还应该拿起笔来面对窗棂,尝试将这些美好的事物写进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群峰矫矫:矫矫, 高耸的样子;形容群山险峻、挺立的样子。 2. 冲波鼓鬣:冲波, 冲击波浪;鼓鬣, 鱼在水中游动时鳍张开, 鼓动水流的样子;这里用来比喻山峰如同水中穿行的蛟龙。 3. 排空刻削:形容山势陡峭,仿佛是天空中雕刻出的峭壁。 4. 秀色直上干云天:形容山景美丽,像绿色的山峰高入云霄。 5. 地形天巧:描述了山水的奇特与自然的鬼斧神工。 6. 插出怪变:形容山体独特的形状和地质现象。 7. 傍惊列翠不入手:意思是在身边的青山绿林中,感受不到美丽的景色。 8. 拟将瘦脊束差肩:意指打算把纤细的身体投向山腰,以便接近那翠绿的山色。 9. 何人高致得入手:何人能够领略到如此美景,以此赞美揽秀亭选址的绝佳。 10. 丹甍绣桷:丹甍, 红色瓦片;绣桷, 华丽的柱子;这是描绘亭子宏伟壮观的景色。 11. 绮疏藻井:绮疏, 华美的窗棂;藻井, 建筑顶部一种天花装饰;用以描述亭子内部华丽的装饰。 12. 葱苍数里:形容亭子周边植被繁茂,绿意盎然的景象。 13. 蓊郁众木:指周围林木茂密,生机勃勃。 14. 拂巾被:拂,轻抚;巾,布巾;被,覆盖;意思是轻抚着绿色的树叶就像披着一条绿色的披肩。 15. 开扉割得晓光莹:打开门就可以看到晨光中的晶莹透亮。 16. 绕榻飞来佳气鲜:床边环绕着新鲜的空气。 17. 乘闲超忽不知已:闲适的心情让人忘记时间流逝。 18. 徒觉四顾清无边:四周的环境让人感觉非常清静。 19. 毫眉主人:作者自指,借用古人对眉毛的称谓以示尊敬。 20. 策杖欲作商宫仙:想要借助拐杖化作商朝的神仙。 21. 犀尊荡漾泻醇醴:犀尊,犀牛角制成的酒杯;醇醴,美酒;借指豪饮美酒。 22. 招宾集醉秋风莲:招引宾客聚集在一起欣赏秋日的莲花,陶醉其中。 23. 莲华菡萏翠的皪:莲华,莲花;菡萏,荷花别称;翠的皪,翠绿的光泽;描述莲花的艳丽。 24. 金丝锵戛乱两耳:金丝,金制饰物;锵戛,撞击声;指身上饰品相互撞击发出的悦耳之声。 25. 醉倒三百黄金船:夸张说法,表示饮酒甚多。 26. 昭亭朗赋磨新镌:赞赏前人诗赋的成就。 27. 王逸少:即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以行书、草书造诣最高,被誉为“书圣”。 28. 兰亭草圣窥天全:形容王羲之在兰亭所作书法之优美。 29. 才华墨妙古已远:表示过去的才华和书法技艺现在已经失传。 30. 孰若开编乐教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导他人学习知识,传授文化,以培养贤才。
去完善
赏析
《揽秀亭》是宋代诗人米芾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诗中,米芾以他独特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群山峻岭、碧水蓝天、绿树繁花的自然景色,以及亭台楼阁、饮酒赋诗的人文景观。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色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古代贤人和自己的现状,表达了对自己才华和墨妙的自信以及对知识的尊重。总的来说,《揽秀亭》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文情怀的山水诗,展现了米芾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揽秀亭》是宋代著名书法家、诗人米芾的一首咏物抒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65年左右,正值北宋仁宗嘉祐年间。米芾此时因书法和绘画的成就而声名远播,但尚未跻身庙堂,尚处在一个相对边缘的地位。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结交贤士,品味生活。 在《揽秀亭》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北宋社会的风貌。那时的文人墨客热衷于游山玩水,不仅为了领略自然风光,更是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才情。米芾也不例外,他在游览山水时常常即兴赋诗,以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在这首诗中,他以独到的眼光捕捉到“揽秀亭”的独特之美,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