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哥舒仆射
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腰垂紫文绶,手控黄金勒。
高视黑头翁,遥吞白骑贼。先麾牙门将,转斗黄河北。
帐下亲兵皆少年,锦衣承日绣行缠。辘轳宝剑初出鞘,
宛转角弓初上弦。步人抽箭大如笛,前把两矛后双戟。
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杀将破军白日馀,
回旃舞旆北风初。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里长城是我家,毕生只为报国家。腰间垂挂紫文带,手握金勒马鞭。
傲然看着黑头翁,轻易就能击败那些白骑贼。首先向牙门将发号施令,随后转战到黄河以北。
帐下的亲兵都是少年郎,穿着华丽的锦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们的宝剑刚刚出鞘,角弓也刚刚上好弦。
他们步履稳重地抽出大如笛的箭,前面拿着两个矛,后面配着双戟。在混乱的红尘中左右射击,就像隼鸟入鸦群一般无人能敌。他们在白日下击败敌军将领,返回旗帜飞舞的阵地时北风吹起。
郡公的盾牌鼻端可以用来磨墨,我会骑马为你传递消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哥舒仆射:哥舒,复姓;仆射,职官名称,此处指的是哥舒部或哥舒昱。
2. 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化用李陵诗"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子魂魄兮为鬼雄!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表达愿为国家献身的精神。
3. 腰垂紫文绶,手控黄金勒:紫文绶,紫色绶带,古代官员服饰;黄金勒,金色的马勒。此句描绘主人公威武的形象。
4. 高视黑头翁,遥吞白骑贼:黑头翁,年长的将领;白骑贼,敌人。
5. 先麾牙门将,转斗黄河北:牙门将,武将;黄河,中国的母亲河。
6. 帐下亲兵皆少年,锦衣承日绣行缠:描绘帐下年轻士兵的形象。
7. 辘轳宝剑初出鞘,宛转角弓初上弦:形容士兵武器的精良。
8. 步人抽箭大如笛,前把两矛后双戟:描述步卒战斗时的装备和姿态。
9. 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鹘,鹰的一种;形容在混乱的战场中,主人公无人能敌。
10. 杀将破军白日馀,回旃舞旆北风初:描述战斗胜利后的场景。
11. 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描述主人公正准备上报军功。

去完善
赏析
《寄哥舒仆射》是唐代诗人韩翃赞美哥舒翰将军镇守边关、英勇抗敌的诗歌。首联表达了将军的家国情怀和忠诚勇敢的精神风貌;颔联与颈联通过具体描绘战场情形及士兵的士气来展现战争的激烈和将军的英武风采;尾联则以“郡公”(即哥舒翰)的战功为主题,寄语他希望他能继续为国家效力,写出了一段豪情满怀的历史画卷。整首诗在展现出战争场面的同时,颂扬了忠诚报国的主题,表现出诗人深远的爱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哥舒仆射》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公元754年)左右。当时唐朝的边疆战乱不断,尤其是北方的突厥和西北方的吐蕃对中原的威胁日益严重,这使得朝廷在军事上的需求愈发紧迫。
韩翃在青年时期曾一度贫困,但因其才情出众而得到张延赏的赏识,得以出任校书郎、驾部郎中等职。此间他结识了哥舒翰,两人成为了忘年交。在韩翃担任蓝田县尉时,得知哥舒翰因战功卓著而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负责边防事务。因此,韩翃创作了这首《寄哥舒仆射》,一方面祝贺哥舒翰的晋升,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抱负。
此时唐朝社会政治环境复杂,边疆问题十分严峻,虽然国力尚强,但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对文人志士的压迫也令人生畏。韩翃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虽然官位不高,但他仍保持着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这首诗正是他以古喻今,借助诗歌向世人展示了他积极入世的态度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