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永州东山西亭
此亭得名从子厚,琬琰一篇传不朽。
我来相望三百年,误使承流称太守。
初无施舍慰民心,漫有诗歌諠众口。
东山妓女北海尊,歌舞春风醉花柳。
欲回面势直西南,更植修篁遮培塿。
卷舒云雨襟袖间,溅浣冠缨尘土后。
近闻王师频奏凯,狂虏不复窥庐寿。
吾君神武光宣上,将相宏畧方召偶。
遄归北狩定有期,开拓中原岂无手。
顾予疎懒归意迫,当世功名息心久。
寄言怅望独醒人,欲报厚德乏琼玖。
遥山蹙黛酒如江,劝我日饮无何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亭子的名字源于子厚(一位历史人物),他的一篇《琬琰》文章流传千古。我在三百年后前来寻访,却被误会成了一位负责疏导水流的太守。实际上,我没有进行任何施舍来安慰百姓的心,只有诗歌让众人称颂。东山的歌妓和北海的美酒,歌舞欢笑声中春意盎然。我想要改变这里的面貌,于是种植了修长的竹子遮挡住了小土堆。在此间翻卷舒云的云雨,洗涤了衣袖间的尘土。近来听闻军队的捷报频频传来,敌人再也无法觊觎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君王英明神武,将相们雄才大略共同辅佐。相信北狩的日子已经不远,开拓中原的大业必定会取得成功。然而我已疏懒,想要回到故乡的心情越发迫切,对于世间的名利早已淡然。只想对那些还在执着的人说,想报答恩情却没有宝玉可以赠送。远处的山峰皱起眉黛,美酒如同江水,劝我每日饮酒无牵无挂。
去完善
释义
《题永州东山西亭》是南宋文人胡寅创作的一首咏怀诗。以下是对该诗中部分词句的注释:
1. 子厚:即柳子厚,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因曾贬谪永州司马,故又称柳柳州。
2. 琬琰:指的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散文《浯溪胜迹图序》,柳子厚以此描述浯溪的石壁。
3. 三百年:指作者与柳子厚的时间差距,表明自己是在数百年后造访东山西亭。
4. 承流:顺着水流的方向,这里用来比喻继承前人事业。
5. 太守: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
6. 东山妓女北海尊:描述东山西亭的美好风光和富丽堂皇的建筑。东山,即东山西亭所在地;北海尊,借代东山西亭的美景,暗含对友人的敬重之情。
7. 捲舒云雨:描绘天气变幻莫测的景象。
8. 溅浣冠缨:表现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
9. 近闻王师频奏凯:表达诗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之情。王师,指宋朝军队;奏凯,胜利的消息。
10. 狂虏不复窥庐寿:用夸张的手法强调敌人的败局已定。狂虏,指金兵;庐寿,安徽境内的两座名山。
11. 顾予疎懒:诗人以“顾予”来自谦,表示自己才疏学浅。
12. 怅望独醒人:形容孤独清醒之人,此处为自嘲之语。
13. 欲报厚德乏琼玖:表达诗人想报答恩情却发现自己无力回馈的无奈心情。琼玖,美好的玉石,寓意珍贵的事物。
14. 遥山蹙黛酒如江:诗人以山水为邻,沉醉于美景之中,抒发遗世独立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题永州东山西亭》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游览永州东山西亭时的心境与感慨。诗人借咏史抒怀,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以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中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作为引子,引出自己对东山西亭的感想。这里“琬琰一篇”指的是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喻指东山西亭也因之成名。
颔联中,诗人提及自己与西亭之间有三百年的历史间隔,尽管不能像之前的太守那样继承和发扬文化,但他仍然以诗词歌咏表达自己的情感。
颈联描写了东山西亭周边的风光和人事,东山的妓女,北海的酒杯,春天的花朵,柳树的枝叶,一切都充满了生活气息。然而,这种看似繁华的生活并不能让诗人感到满足,因此他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培植新的竹林来遮挡这座小山。
接下来的几联里,诗人关注到国家的局势,并通过对王师胜利、敌人败退这一事件的描述,表达了对自己君主的支持和忠诚。他期望君主能够开辟国土,恢复国家的繁荣。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疏懒和无力为国效力,因此表达了自己的矛盾和无奈。
尾联则通过对“遥山蹙黛酒如江”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的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的欣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永州东山西亭》是南宋著名学者、诗人胡寅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63年,即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当时,胡寅被贬谪到湖南永州,担任通判一职。在任期间,他游览了永州的东山和西亭,有感而发地创作了这首诗。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胡寅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了永州。他在这段时期内的人生际遇可谓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
作为一位学者,胡寅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百姓疾苦,对社会现实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诗中,他以东山和西亭为背景,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代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