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汉老弟中秋前一夕之诗似太凄切辄次韵勉释之
秋与诗人著意清,不平宁作候虫鸣。
闲愁有底能千斛,久雨终当快一晴。
富贵时来何足道,英雄天亦不徒生。
来宵径就姮娥约,丹桂当年种已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和诗人的意境一样清新,诗人把内心的不平化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如同昆虫在季节更替时的鸣叫声。
无尽的闲愁犹如千斛重量,阴雨终会放晴,带来豁然开朗的心情。
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英雄的才情和能力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
明天就去赴约月宫仙子,那棵丹桂已经在当年播种成了。
去完善
释义
1. 著意:关注;注意。
2. 不平:遭遇不幸之事。
3. 候虫:随季节更替而活动的昆虫。这里指夏虫。
4. 久雨:长时间的雨天。
5. 英雄: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6. 徒生:白白出生。
7. 来宵:明天的意思。
8. 姮娥:即嫦娥。
9. 丹桂:传说月亮上有桂花树。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秋天的景象为引子,通过对诗人情感的描绘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
首先,诗人通过“秋与诗人著意清,不平宁作候虫鸣”两句,表达了秋天和诗人之间的关系:秋天给诗人带来了清晰的心境,让诗人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而诗人则通过自己的诗篇,表达出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不公平现象的批判。这种关系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精神。
接着,诗人用“闲愁有底能千斛,久雨终当快一晴”两句,形象地描述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虽然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忧虑和困扰,但诗人坚信,只要坚持下去,总会迎来阳光灿烂的日子。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使这首诗充满了积极的正能量。
此外,诗人还通过“富贵时来何足道,英雄天亦不徒生”两句,表达了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的英雄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观念,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最后,诗人以“来宵径就姮娥约,丹桂当年种已成”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他相信,只要坚持努力,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使这首诗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作于南宋时期,是诗人虞俦为好友汉老弟所作。虞俦在南宋时期任江西南康军(今江西星子)通判,这时他的好友汉老弟因为人生的诸多不顺而心情低落,创作了一些悲伤的诗篇。虞俦在此时安慰好友,希望他能振作起来,乐观面对生活。
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时期,南宋正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中。金国南侵,宋室南渡,江南地区虽相对安定,但战争带来的创伤和恐慌依然存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容易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然而,虞俦在安慰好友的同时,也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希望通过自己的勉励使朋友振作精神,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