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叶任道教授之官静江
太学奏文夸第一,国子先生里行立。
岭南梅花太枯涩,花岂唤人人底急。
炉亭雪深叫孤鸿,传书为愬明光宫。
云翻雨覆古来有,不如堂堂金石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太学:指当时的最高学府。 奏文:上疏的文章。 第一:指最好的。
国子先生:国子监的教官。 里行立:指学问渊博,可以自立。
岭南:五岭以南的地区。 梅花:此处泛指花草。 枯涩:形容草木凋落。
花岂唤人人底急:意为草木召唤人们的心情。
炉亭:古代宫殿前的高台。 雪深:形容环境寒冷。
叫孤鸿:呼唤孤单的大雁。 传书:传递信件。
明光宫:汉代皇宫之一。
云翻雨覆:比喻情况反复无常。
古来有: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现象。
堂堂:壮丽的景象。 金石:金属和石头,这里代指坚定的品质。
守:坚守。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送叶任道教授之官静江》中,诗人叶适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叶任道前往静江任职的场景。开篇即提到叶任道在国子监中的优异表现,展示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地位。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岭南的梅花,寓意着友人在新的环境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然而,他相信叶任道能够如炉亭雪深的孤鸿一般坚韧不拔,即使面对困境也能保持高尚的品质,正如他所说的“云翻雨覆古来有,不如堂堂金石守”。整首诗既是对友人的赞美和期许,也是对自身信念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在面对人生起伏时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叶任道教授之官静江》是宋代著名文人叶适送别友人叶任道的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0年左右,正值宋孝宗淳熙年间。在这段时间里,叶适的生活和创作都受到了时代的深刻影响。
在宋金对峙的时期背景下,北宋灭亡后的南宋统治者虽偏安江南一隅,但始终面临着金国的压力。为了选拔人才以巩固国家统治,朝廷推行了一系列科举制度。叶适作为一位文人,虽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力求改革弊政。
在这个时期,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诗人也纷纷崛起,他们以诗歌为武器,唤起人们的民族意识,对抗外敌入侵。在这种氛围下,叶适也不甘示弱,他以杜甫为榜样,关注国事民生,用笔触描绘出人民的疾苦,并呼吁朝廷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