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楼上会友述怀

标题包含
楼上会友述怀
烟城疏雨隔斜阳,一上危楼睇大荒。 原宪自贫非苦病,次公未饮已多狂。 江帆来往年光度,驿堠东西客意长。 公至和中首陈建,储之策白居易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字禹玉,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世家大族,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王珪进士及第,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他在任内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烟雨笼罩的城市里,稀疏的雨丝遮挡了阳光,登上高楼俯视着辽阔的荒野。贫穷的子贡并未感到痛苦,而狂傲的次公还未喝酒就已显得狂妄。江边的帆船年复一年地驶过,驿站东西的人们长久以来都有着深深的客愁。白居易在中晚年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提出改革主张,这与晚年的白居易有了明显的不同。
去完善
释义
1. 烟城:烟雾弥漫的城郭,此处可能指长安城。 2. 疏雨:稀疏的雨。 3. 斜阳:夕阳。 4. 危楼:高楼。 5. 大荒:旷远的视野。 6. 原宪:孔子的弟子,以贫病而著称。 7. 次公:汉代盖宽饶的字,好饮酒且豪放不羁。 8. 年光:时间的光阴,即时光。 9. 驿堠:古代道路上的驿站。 10. 建储策:《礼记·中庸》有“燕宜逸图”之语,谓谋立太子之事。 11. 白居易:唐朝诗人,晚年任太子少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首先,诗中描绘了烟雨朦胧的城市和远方的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诗人登上高楼远眺,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远方的向往。接下来,诗人通过两个典故表达了他的态度:原宪的贫穷并不痛苦,次公的酒量也并未使他疯狂。这两句诗句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即淡泊名利,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江边的船只和驿站的风景,表达了旅行中的感悟和情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敬意,以及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和责任。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和人生哲理,展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珪的《楼上会友述怀》创作于唐代。在创作这首诗时,王珪正处于其政治生涯的高峰期,曾任宰相之职。然而,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却充满了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哲学反思。 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国家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尽管如此,王珪还是敏锐地感受到了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官场的忧虑,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种情感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王珪通过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传达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真挚感情。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唐代文人诗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