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
大地山河一卷经,拈来题目甚分明。
山花野草皆谈说,蠢动含灵侧耳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整个地球和自然界就像一本包罗万象的经书,翻开这本大书就能清楚明了地看出各种事物的名称和特点。就连普通的野花杂草也有其独特的美丽和故事,而所有的生命都在用心聆听这些自然的乐章。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地:这里指地球。
2. 大地山河一卷经:意指地球上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是一部部经书,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
3. 拈来:随手取来的意思。
4. 题目:这里指主题或中心思想。
5. 分明:明确,清楚。
6. 山花野草皆谈说:意指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生物都能成为谈论的话题。
7. 蠢动含灵:指所有有生命的东西,包括人类和非人类。
8. 侧耳听:表示认真倾听,全神贯注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清静经》是白玉蟾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人以“大地山河一卷经”开篇,形象地描绘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仿佛整个大地和山河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紧接着,诗人又以“拈来题目甚分明”点明主题,强调自己对大自然感悟的深刻性。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用“山花野草皆谈说”来形容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它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美好与奇妙。最后,诗人以“蠢动含灵侧耳听”收尾,表达了万物皆有灵性,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要讲述的观点。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奥秘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静经》是南宋著名道教学者、诗人白玉蟾创作的一首道教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左右。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
白玉蟾作为一位道教人士,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曾出家为道士,后来还俗,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人。他在道教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被誉为“南宗五祖”之一。然而,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却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这无疑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个时代,道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南宋皇帝对道教的支持,使得道教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道教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在这种情况下,白玉蟾通过创作《清静经》这样的作品,表达了他对道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