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一首 其二十
三人證龟唤作鳖,哑子得梦向谁说。电光影里浪驱驰,踏破澄潭一轮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位证人把乌龟叫成甲鱼,哑巴做梦又能告诉谁呢。电光火石般追逐,踩破了清澈的水面倒映的一轮明月。
去完善
释义
1. "三人證龟":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三个人的话就可以证明一个事实。这里的“证龟”指的是证明乌龟的存在,而“唤作鳖”则是指乌龟被误认为是鳖。
2. "哑子":指不会说话的人,这里可能是在比喻那些无法表达内心想法的人。
3. "电光":比喻短暂的光亮或时间。
4. "浪驱驰":在波浪中前进,这里可能是在形容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无常。
5. "踏破澄潭":踩破了清澈的池塘,这里可能是在比喻打破了宁静的生活。
6. "一轮月":一个月亮,这里可能是在象征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颂古三十一首 其二十》是南宋诗人释安永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歌以寓言和隐喻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真理的探索和领悟过程。
诗的前两句“三人證龟唤作鳖,哑子得梦向谁说”,通过比喻表达了人们对于真相的认知和理解。“三人證龟”出自《庄子·外物》中的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三个盲人在争论一个东西是石头还是乌龟,最后得出结论是乌龟而不是石头的错误看法。这里诗人以此表达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往往存在偏差和误解。“哑子得梦”则意味着即使有感悟和启示,却无法用言语传达给别人。这两句诗歌传达出人们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常常遭遇的困境和无奈。
诗的后两句“电光影里浪驱驰,踏破澄潭一轮月”,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追寻真理时所面临的艰辛和挑战。“电光影里浪驱驰”象征着人们在不断尝试和努力的过程中的艰辛和挣扎,而“踏破澄潭一轮月”则意味着在历经磨难之后,最终能够领悟到智慧的真谛。这里的“澄潭”代表了纯净的智慧,而“踏破”则表明了为了获取智慧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
整首诗以其富有哲理的形象表达和寓情于景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人们在探求真理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困难,同时也传达了只要坚定信念,终能领悟智慧的积极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三十一首 其二十》是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安永所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描述了在佛家修行的过程中,禅宗的顿悟之道和执着求道的坚定意志。释安永是一位具有极高修养和哲学思想的诗僧,他的作品在当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在释安永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佛教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释安永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在修行过程中逐渐领悟到禅宗的真谛,并通过诗歌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这首诗歌传达了禅宗追求顿悟的精神境界,以及作者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执着。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安永的生活充满了宗教信仰和哲理思考。他通过自己的修行和感悟,将禅宗的思想融入到诗歌之中,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厚宗教内涵和哲学思想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