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左藏
少年谓子气横秋,壮已边城汗漫游。
筮仕弗如归亦好,读书未了死方休。
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一邱。
月落锡林烟露冷,松风无籁自飕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青年称之为孩子般的自信满满,健壮的身体在边境城镇挥洒汗水,四处游历。选择仕途不如回乡生活美好,学海无涯,诗书相伴直至生命终结。半生的懒散却孕育出三次弹琴的灵感,千年的诗韵埋藏在尘土之下。月色洒在锡林河畔,露水伴着烟雾使周围变得寒冷,松树间风声瑟瑟,却没有响动,一切显得那么静谧。
去完善
释义
1. 筮仕:古代将官吏的任用看作受命于神的一种行为,通过占卜决定任职之事。这里指做官。
2. 琴三叠:即古琴曲“阳春白雪”中的三个段落。这里代指弹琴。
3. 土一邱:即墓丘,坟墓。这里借指葬身之地。
4. 锡林:山名,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与平和县交界处。
5. 无籁:没有声音。籁,自然界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诗,通过描写诗人与李左藏的交情,表达了对其离世的不舍和悲痛。首联描述了李左藏年轻有为的形象,他曾豪放地畅游边城;颔联表达了对李左藏生平的赞颂,他虽在外为官,却仍心系学术,直至生命最后一刻都在坚持阅读;颈联则借琴音和诗情,暗示李左藏才情横溢,他的离去让人倍感惋惜;尾联以月落烟冷、松风无籁的画面描绘了凄清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哀伤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充分展示了诗人在失去挚友时的深切痛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李左藏》是南宋诗人许月卿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
在庆元年间,南宋政权内部矛盾激烈,文人政治风云变幻莫测。许月卿作为一位富有政治理想的文人,在当时政治斗争中也受到了冲击。他曾因反对韩侂胄的北伐政策而被贬谪至乐平,后又被任命为四川制置使,以张震为副手。李左藏作为他的好友,在此期间因病去世,使他倍感痛惜和惋惜。
庆元六年,时值金国灭辽之后大肆南侵,南宋朝廷内忧外患严重。在这种形势下,许月卿深感国家局势危急,忧虑民生疾苦。他借悼念李左藏的机会,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