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
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剪红的情感,裁绿的生机,花儿开在了钗头上。
夕阳在东方,不肯让年华离去。
有人为我在西窗下点灯,直到黎明时分,笑声回荡,新年的莺声悠扬。
过去的美酒佳肴,还记得你的手拨黄柑,淡淡的香气萦绕在心头。
回到梦中的湖岸,依然迷失在镜子的道路上。
可惜那千点吴霜,无论多么寒冷,都无法消散,只能相对而坐,看着落梅如雨般飘落。

去完善
释义
1. 翦红情,裁绿意:这句诗中的“翦”和“裁”都是动词,表示剪裁、裁剪的意思;“红情”和“绿意”分别代表红色和绿色,这里用来形容花的颜色。整句诗的意思是描绘花的色彩艳丽。
2. 花信上钗股:这句诗中的“花信”指的是花的信使,通常用来指代花开的季节;“钗股”是指钗头的弯曲部分,这里用来形容花的形状。整句诗的意思是形容花朵挂在钗头,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3.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这句诗中的“残日”指的是夕阳,“东风”是春天的风,“岁华”是指季节的变迁。整句诗的意思是夕阳西下,春天的气息仍然留在空气中。
4.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这句诗中的“添烛”是指点燃蜡烛,“不眠侵晓”是指直到早晨还在失眠。整句诗的意思是有人在西窗下点燃蜡烛,直到早晨还在失眠。
5. 笑声转、新年莺语:这句诗中的“笑声”是指人们的笑声,“新年莺语”是指春天的鸟儿鸣叫。整句诗的意思是人们在笑声中迎接新的一年,仿佛春天的鸟儿在歌唱。
6. 旧尊俎:这句诗中的“旧尊俎”是指过去的酒宴,“尊俎”是古代宴会时放置酒器和肉器的桌子。整句诗的意思是回忆过去宴会的情景。
7. 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这句诗中的“玉纤”是指美丽的手指,“擘黄柑”是指剥开黄柑,“柔香系幽素”是指花香和幽静的氛围。整句诗的意思是回忆起曾经剥开黄柑的美好瞬间,以及周围柔香和幽静的氛围。
8.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这句诗中的“归梦”是指归家的梦想,“湖边”是指湖边的景色,“镜中”是指梦境。整句诗的意思是回到梦中的湖边,依然迷失在梦境的道路上。
9.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这句诗中的“吴霜”是指岁月的痕迹,“落梅”是指梅花飘落,“如雨”是形容落梅的多。整句诗的意思是可惜岁月留下的痕迹,尽管寒冷无法消除,但仍然可以相对欣赏落梅的美景,就像雨点一样多。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这首《祝英台近》是吴文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上片以“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起笔,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红情绿意,花信钗股,都是春天的象征,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春风虽然温暖,但岁月不饶人,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
下片“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描绘了夜晚的温馨氛围。添烛西窗,不眠侵晓,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笑声新莺语,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两句,回忆了过去的美好时光,黄柑美酒,玉指轻拨,柔香四溢,都是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
结尾“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归梦湖边,迷镜中路,都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千点吴霜,寒销不尽,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落梅如雨,则是生活无常,世事如梦的象征。
总的来说,这首《祝英台近》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词中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祝英台近》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正值金兵南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的时期。吴文英作为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曾在临安(今杭州)任职,后因战乱而流落江南一带。在这段时间里,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首《祝英台近》中,吴文英以祝英台和梁山伯的爱情故事为引子,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同情。他借祝英台之口,发出了“问蝴蝶、你怎知?”的疑问,暗示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对于和平与幸福的渴望。同时,他也通过描绘“红泪”、“青楼”等意象,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祝英台近》是吴文英在战乱时期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深忧虑的体现,也是他对和平与幸福的热切期盼的表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