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后村诗卷
我看后村诗,未许后生到。
油然真意兴,流出好怀抱。
蜂蝶林中花,牛羊原上草。
孤村来午馌,小涧生新潦。
扶孙行更健,阻雨归不早。
买鱼船迸滩,畏虎樵争道。
客多待荷花,田少种粳稻。
木龙有造化,野鹤无烦恼。
中秋月到笛,九日鞠上帽。
东舍帘酥胸,西邻绩鬼貌。
剖开床头瓮,浇沃腹中稿。
对灯舞僛僛,抚几歌浩浩。
明朝复何事,随意足幽讨。
墙下负暄宜,腊前得白好。
金穰心愿遂,木刻足迹扫。
此乐政无价,吾诗尤是宝。
清风百世下,持以见郊岛。
持以见郊岛,岂不一绝倒。
岂不一绝倒,来迎玉山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欣赏后村的诗歌,感受非凡。
满怀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在丛林之中,蜜蜂蝴蝶共舞;在原野之上,牛群羊群共享绿意。
中午时分,村民们离开村子去劳作;小溪流过田野,显得生机勃勃。
孙子们步伐稳健,尽管风雨来临也不急于回家。
渔船在河滩上颠簸前行,砍柴人小心地走在山路上避免遇到老虎。
宾客期待着欣赏荷花,田里种植的稻谷却不多。
树木和大龙石仿佛拥有生命和感情,野鹤悠然自得没有烦恼。
中秋节的月亮映照在笛子上,重阳节人们戴上了帽子。
邻居家的女子们勤快地操持家务,样貌娇柔;而男人们却在辛勤劳作,脸上略显疲惫。
打开床头的酒坛,把酒倒入腹中的诗篇。
面对着灯光翩翩起舞,抚摸着桌子纵情歌唱。
明天又将如何?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去寻求宁静之美。
沐浴在阳光下感到温暖舒适,寒冬到来之前收集一些白霜。
希望五谷丰收,用自己的脚步扫除所有不幸。
这种快乐是无价的,我的诗篇尤为珍贵。
这清风流传百世,让郊岛之流目瞪口呆。
让他们目瞪口呆吧,欢迎这些美好的诗句降临人间。
去完善
释义
收到的内容是一首完整的古诗,下面是对其中部分字词的注释:
1. 后村诗:这里指的是后村的诗作。
2. 未许后生到:这句意思是这首诗的后辈难以企及。
3. 油然真意兴:表示诗人的真情实感。
4. 好怀抱: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心态。
5. 孤村来午馌:午馌指午饭时运水送粮。这句描绘了乡村生活情景。
6. 小涧生新潦:新潦表示雨水积聚形成的小溪。
7. 扶孙行更健:形容孙子身体健壮。
8. 畏虎樵争道:描述山里砍柴的人担心遇见老虎而争先恐后地走。
9. 客多待荷花:游客等待荷花盛开。
10. 田少种粳稻:农田里主要种植粳米。
11. 木龙有造化:木龙可能寓意深远的文化传统。
12. 野鹤无烦恼:与前面的“木龙”相对,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烦恼的心态。
13. 中复仇后笛:描述中秋节夜晚的美好场景。
14. 九日鞠上帽:重阳节戴帽子登高赏景的习俗。
15. 东舍帘酥胸:描述女子制作糕点时的姿态。
16. 西邻绩鬼貌:形容邻居忙碌织布的样子。
17. 床头瓮:指的是床边存放酒水的容器。
18. 腹中稿:指诗人构思的诗篇。
19. 对灯舞僛僛:在灯光下挥舞衣物。
20. 抚几歌浩浩:抚摩桌子唱出嘹亮的歌曲。
21. 明朝复何事:明天有什么事情要做。
22. 墙下负暄宜:晒太阳是冬天的享受。
23. 腊前得白好:在过年之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24. 金穰心愿遂:丰收的愿望得以实现。
25. 木刻足迹扫:比喻事迹流传后世。
26. 清风百世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承百年。
27. 持以见郊岛:拿这首诗歌去见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和贾岛。
28. 岂不一绝倒:这是不是会让人拍案叫绝。
29. 来迎玉山老:向德行高尚的人致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书后村诗卷”,描述了诗人读后感、乡村生活场景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流露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济世致用的信念。诗人运用象征、拟人等手法,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百姓的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后村诗卷》是南宋诗人张埴的一首描绘乡村自然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张埴正身处家乡临安(今浙江杭州)。由于他一生并未入仕,故而在乡村田园之间度过了大半生的时光。这段时期正是南宋与金国战争期间,金国对南宋实行分割统治,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张埴却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巧妙地避开战乱的纷扰,在乡野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创作了许多反映乡村生活与自然风光的诗歌。
在张埴所处的时代,科举制度仍然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但他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参加科举考试。尽管如此,他对诗歌的热爱并未减少半分,反而更加珍惜这段难得的乡村生活时光。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