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斗酒彘肩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寄给辛承旨。当时承旨邀请,我没有赴约。在风雨中渡过江,品尝美酒和猪肉,这是何等的畅快啊!我被香山居士(白居易),林和靖,和坡仙(苏轼)一起拉回来了。苏轼说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化妆还是素颜,都是那么美丽动人。而我们三个人呢,都只是顾着喝酒。
白云:“从前的天竺寺,现在已经成了画里的景色。那里有一座巍峨的楼台。我喜欢那里的两条小溪,它们纵横交错地流淌着;那两座山峰,云雾在山间萦绕。”而逋说:“不对,梅花的香味在黑暗中飘动,它比孤山上的梅花要更吸引人。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拜访一下稼轩,现在我们先在这里逗留吧。”

去完善
释义
1. 沁园春:词牌名。
2. 斗酒彘肩:指用猪腿做成的菜肴,寓意豪放的宴会。
3. 辛承旨:即辛弃疾,官至承议郎,故称。
4. 香山居士:白居易的号,他曾写有《忆江南·江南好》。
5. 林和靖:北宋隐逸诗人林逋,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
6. 坡仙老:苏轼,号东坡,因其诗才横溢,后人尊称其为“坡仙”。
7. 西子: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8. 画图:指绘画或图像。
9. 天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境内,有天竺山。
10. 峥嵘楼观:形容古建筑之美。
11. 双涧:指浙江东西两侧的水道。
12. 暗香浮动:出自林逋《山园小梅》中的诗句“暗香浮动月黄昏”。
13. 孤山:杭州著名风景区,内有梅花,与林逋有关。
14. 访稼轩:拜访辛弃疾。
15. 徘徊:流连、逗留。

去完善
赏析
《沁园春·斗酒彘肩》这首词,描绘了刘过这位诗人与其他诗人在面对美景时,共同品尝美酒、欣赏江山的美景,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词中提到的“斗酒彘肩”意味着他们的豪爽、豪情壮志,面对自然美景,感叹道:“岂不快哉!”同时,他们也十分向往那些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如白居易(香山居士)、林和靖、苏东坡等。在他们看来,西湖的美丽犹如西施一般,无论是浓妆还是淡妆,都令人陶醉。而在这种美好的氛围下,诗人也借白云山、梅花等元素,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沁园春·斗酒彘肩》是南宋词人刘过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词作。据记载,此词作于公元1174年。此时正处于南宋时期,距北宋灭亡已有几十年,但金兵的侵略依然给民众带来巨大的苦难。
刘过的一生起伏不定,他曾试图通过科举考取功名,但屡试不第。此外,他还曾参与抗金义军,力图恢复中原,但最终未能如愿。在刘过的这一人生阶段,他遭遇了仕途失意的挫折,又面临着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社会现实,因此心怀壮志而抱负难酬。
当时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社会风气萎靡不振。然而,豪放派词人在逆境中展现出了刚毅不屈的精神风貌。刘过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豪放派的激情和奔放,用犀利的笔触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在《沁园春·斗酒彘肩》一词中,他以“斗酒彘肩”为意象,借助于描绘宴席中的慷慨豪情,传达出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