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代孔明哭先主

标题包含
代孔明哭先主
忆昔南阳顾草庐,便乘雷电捧乘舆。 酌量诸夏须平取,期刻群雄待遍锄。 南面未能成帝业,西陵那忍送宫车。 九疑山下频惆怅,曾许微臣水共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山甫,生卒年不详,字仁夫,号浮休子,又号松竹主人。唐朝诗人。 李山甫是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著名文人,曾任御史之职。他的诗才横溢,尤以五言古诗著称,与钱起、郎士元、皇甫冉等齐名。 李山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回忆起当年在南阳的草屋,乘着雷电护送皇帝的车马。 斟酌衡量华夏各地需要平等选取,期待在群雄中选拔出优秀的。 然而没能实现帝王伟业,西陵怎么能忍心送走皇家车马。 在九嶷山下频繁感到惆怅,曾经许诺给微臣水和鱼的缘分。
去完善
释义
1. 南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西南部。这里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发生地。 2. 顾草庐:草庐,即草屋,这里代指诸葛亮。顾,这里是拜访的意思。 3. 乘雷电:形容速度极快,这里比喻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过程。 4. 捧乘舆:乘舆,皇帝的车驾。这里指辅佐刘备登上皇位。 5. 酌量诸夏:诸夏,指当时的各个诸侯国。酌量,考虑、权衡。这句话是说诸葛亮在帮助刘备统一全国时,对各诸侯国的实力进行了权衡和分析。 6. 期刻群雄:期刻,期待消灭。群雄,指当时割据的各路诸侯。这句话是说诸葛亮期待早日消灭各路诸侯,实现全国统一。 7. 南面未能成帝业:南面,即称帝。这句话是说刘备虽然登上了皇位,但最终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事业。 8. 西陵: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这里指的是刘备的陵墓所在地。 9. 宫车:皇帝的御用车驾。这里指刘备去世。 10. 九疑山: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南部。这里用来象征遥远的地方,表达了诗人的哀痛之情。 11. 曾许微臣水共鱼:曾许,曾经承诺。微臣,诗人自谦之词。水共鱼,古人常用鱼水来形容君臣关系和谐。这句话是说刘备曾经承诺与诸葛亮共享荣华富贵,如今却已离世。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代孔明哭先主》,意即以孔明的身份来悼念刘备。全诗共有八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描绘了刘备的雄心壮志与丰功伟绩,后四句则表达了对刘备离世的悲痛之情。 首先,第一句“忆昔南阳顾草庐”为倒装句,意为回忆当年在南阳瞻仰刘备的故居。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刘备这位英雄人物的崇敬和怀念。第二句“便乘雷电捧乘舆”则形象地描绘出刘备起兵时的壮观场面,寓意着他如同天神降临一般,拥有无比的力量和智慧。第三、四句“酌量诸夏须平取,期刻群雄待遍锄”,表明了刘备立志平定天下,统一中国的宏大抱负。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正如第五句“南面未能成帝业”所表达的,尽管刘备胸怀壮志,却始终未能完成皇帝大业。接下来的第六句“西陵那忍送宫车”则流露出诗人对刘备去世的深深哀痛,其中“西陵”是刘备安葬之地。 最后两句“九疑山下频惆怅,曾许微臣水共鱼”中,诗人化用了古人以鱼象征君臣关系的传统意象,表达出自己与刘备之间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失去知己的惆怅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年),晚唐诗人李山甫创作了这首《代孔明哭先主》,用以悼念蜀汉先主刘备。此间,唐王朝面临着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包括宦官专权、牛李党争等问题。 作为一个富有才情的文人,李山甫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博学多才,志在治国安邦,但因生逢乱世,未能得到重用。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名落孙山。尽管遭受挫折,李山甫始终坚守信念,关心民生,关注国家前途命运。他在诗歌创作中表达了对蜀汉时期诸葛亮与刘备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 在此时期,唐朝国内矛盾激化,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战乱频繁。李山甫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文人,对时局深感忧虑。他借这首诗表达了对刘备这位英主的崇敬和怀念,也反映了其对诸葛亮辅佐刘备振兴汉室的事迹感慨万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