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郡渡
山路一千三百里,中间四渡今江流。
天涯作客壮年事,老马长途几日休。
谁知江深念归客,日向峨岷无尽头。
举首白云天共远,四方上下与同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翻山越岭行一千三百里,途中四次渡过现在的江河。
在远方生活奋斗正值盛年,老马长途跋涉不知何时能休息。
谁能知道江水深深思念着思归之人,太阳照耀着峨嵋山,归途似乎永无止境。
抬头看那白云飘荡在天空和远方,天地之间,我们都在担忧中漂泊四方。
去完善
释义
1. 过故郡渡:指经过旧时的郡城渡口。
2. 天涯作客:远离家乡在外地生活。
3. 壮年:指年纪较大的时候。
4. 老马长途:形容经验丰富的人或者事物在长时间的跋涉中。
5. 日向峨岷:朝向峨眉山和岷山方向前行。
6. 举首:抬头仰望。
7. 四方上下: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和天地之间的广阔空间。
去完善
赏析
《过故郡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怀念故乡的心情。诗人在开篇便通过描绘千里的山路和四次渡过江水这一画面,展现出诗人奔波劳碌的旅途生活。接着,诗人以“天涯作客壮年事”一句表现出在青壮年时期就离家赴任的经历,以及对老年时期的自己仍在长途中奔走的担忧。同时,诗人以“老马长途几日休”暗喻自己像一匹疲惫的老马,无法停歇地向前奔走。诗人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描述,表达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远方家人的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故郡渡》是南宋诗人袁说友在行旅之中创作的抒情诗篇。诗人在途径故郡渡时,触景生情,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在外漂泊的离愁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此时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的时期。南宋政权逐渐走向衰落,北方的金国对南宋的压迫日益严重。在这内外交困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投身于抗金救国的事业。袁说友作为南宋的一位爱国诗人,其诗歌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袁说友在南宋时期担任官职,长期在各地辗转任职。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抱负,而且在文学上也颇有成就。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现象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过故郡渡》这首诗歌正是他在旅途中抒发情感的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