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饮酒诗 其二
拏舟漾明月,把酒对青山。
月影涵山扉,妙处端难言。
回觞劝鸥鹭,吾与尔忘年。
适意祇自知,讵可他人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驾船在明净的月光中荡漾,举杯向青山敬酒。
月亮的影子映在山间的门户,那美妙之处难以用言语表达。
回顾酒杯中的鸥鹭,我们彼此忘记了年龄的差距。
这种惬意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怎么能够告诉别人呢?
去完善
释义
1. "拏舟":这里指的是划船、行船的意思,把"拏"字拆分就是"手拿"之意。
2. "漾":轻轻摇动或晃动。
3. "月影涵山扉":"涵"是包含、蕴含的意思;"山扉"指的是山门或者山间的住所。
4. "妙处端难言":"端"意为究竟、确实;"难言"即难以用言语表达。
5. "回觞劝鸥鹭":"回觞"是一种倒酒的动作,这里可以理解为相互敬酒;"鸥鹭"指代隐居之人。
6. "吾与尔忘年":"尔"是你,“忘年”是指忘记年龄,不拘泥于年龄差距的称呼方式。
7. "适意祇自知":"适意"是指舒适满意的生活状态;"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只";"自知"是指自己知道。
8. "讵可他人传":"讵"表示反问,相当于"岂能"或"怎么能";"他人传"指的是让他人来传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鸥鹭共享山水之乐的情景。首联“拏舟漾明月,把酒对青山”勾勒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泛舟湖面,举杯遥对青山。这展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颔联“月影涵山扉,妙处端难言”进一步揭示了这幅画面的美轮美奂:月光映照在山林之中,形成一道迷人的风景;而这种美妙的感觉实在难以用言语表达。颈联“回觞劝鸥鹭,吾与尔忘年”则表明了诗人与鸥鹭之间的默契与亲近:诗人将酒杯回转,邀请鸥鹭一起共饮,表现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尾联“适意祇自知,讵可他人传”则暗示出诗人的孤独感:这种惬意自得的心境只有诗人自己才能领会,难以传达给他人。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超脱世俗、遗世独立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陶渊明饮酒诗 其二》是宋朝诗人滕岑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00年至1150年间,这个时期正是滕岑生活的北宋末年及南宋初期。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经历了由北宋到南宋的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滕岑的人生经历颇丰。他曾担任过官职,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选择过田园生活。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受到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所以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他对陶渊明的敬仰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滕岑生活的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国家处于分裂状态。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在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时,往往会选择逃避现实,回归自然。他们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