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梅 其三
牧孺樵童不管春,乱攀曾不比荆榛。
那知立马江南客,一萼真香泪一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牧童们并不理会春天,只是胡乱攀爬,根本比不上荆棘和榛树。谁能想到这位站在江南岸边的人,会因为一朵花的香气而泪流满面。
去完善
释义
1. 牧孺:放牧者和农民,这里指的是普通百姓。
2. 樵童:砍柴的儿童,这里也是指普通百姓。
3. 不管春:不关心春天的到来。
4. 乱攀:胡乱攀爬。
5. 曾不比荆榛:与荆棘丛相比不分上下。
6. 立马:使马站立不动,这里是形容驻足欣赏。
7. 一萼:一片花瓣。
8. 真香:梅花香气。
9. 一巾:一条手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惜梅 其三》,是诗人滕岑的作品。全诗以牧孺、樵童与“我”(江南客)对梅花的不同态度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对梅花及其象征的高洁品质深深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首先,作者描绘了牧孺和樵童对春天的无动于衷,他们随意攀爬梅花树,任意采摘,将其践踏在脚下,其行为相比荆榛草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牧孺和樵童的无知以及野蛮行为的无奈和对梅花的痛心。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描述了自己作为江南过客,面对梅花的心情。虽然我在路边匆匆经过,却驻足立马欣赏这芳香四溢的梅花,感叹她的美丽和短暂,以至于每一片花瓣掉落都会牵动我的泪水。这里的“一萼真香泪一巾”,通过强烈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梅花深深的怜惜和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惜梅 其三》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滕岑所作。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至1193年之间,这是南宋孝宗时期,正值金国南侵和秦桧的投降派掌权的历史背景。
在这个特殊时期,滕岑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曾参与抗金斗争,但因时局变动,壮志难酬,逐渐对现实失望。他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一起探讨文学、切磋技艺。在这个过程中,滕岑对梅花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从而创作了这组《惜梅》诗。
在创作《惜梅 其三》时,滕岑正处于中年阶段,人生阅历丰富。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一生事业的反思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他也表达了他对梅花的珍视之情,将其视为自己精神的寄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