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夜泊
冷烟轻淡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栖雁远惊沽酒火,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冷烟轻轻环绕着稀疏的草丛,今宵我在秦淮河畔停泊我的破船。远处觅食的雁群被灯火惊起,飞向远方。
金陵的古灵精怪已不复见,而它们的思绪应该还在那明亮的月光里吧。
去完善
释义
1. 金陵:南京的别称,今江苏省南京市。
2. 夜泊:夜间停泊,这里指夜晚在秦淮河畔停留。
3. 冷烟轻淡:形容烟雾轻薄且清凉。
4. 傍衰丛:靠近凋零的花草树木。
5. 此夕:这个晚上。
6. 秦淮:秦淮河,流经南京市的一条河流。
7. 断蓬:蓬草断裂,这里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8. 栖雁:栖息的雁群。
9. 远惊:远远地就被惊吓到。
10. 沽酒火:卖酒的灯火。
11. 六代精灵:指在南京建都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鬼魂或精神。
12. 人不见:人们无法看到它们。
13. 思量:思考、考虑。
14. 月明中:月色明亮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金陵(今南京)夜晚的景色。首句“冷烟轻淡傍衰丛”渲染出一片宁静、萧瑟的氛围。诗人通过描写衰败的植物,暗示着曾经繁华的金陵现已不复当年盛况。接下来的诗句“此夕秦淮驻断蓬”,借秦淮河水为引子,道出作者漂泊不定的心境。夜幕降临,船儿靠岸,诗人目睹了残破的景物和过往的繁盛,心中不禁生发出一缕哀愁。
颔联“栖雁远惊沽酒火”则进一步地刻画出诗人在金陵的所见所感。栖息在附近的雁群被远方闪烁的火光所吸引,同时也引起了诗人对远处酒店灯火的好奇心。这句诗句既揭示了夜色渐深时自然界的宁静,又显现了金陵当地夜市的热闹景象。如此,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身处市井之中,却在怀念遥远时光的思绪。
颈联“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是诗人抒发感慨之处。“六代精灵”意指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的魂灵,象征着金陵曾有的辉煌历史。而诗人如今却见不到这些繁华旧梦的影子,只能陷入无尽的思念与怀旧。在这轮明亮的圆月下,诗人渴望追寻那失去的繁荣盛世。该句画面生动且富有意蕴,突出了诗篇所要表达的主题:对历史的怀想和对现实的不满。
总之,整首《金陵夜泊》以“夜泊秦淮”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金陵夜晚的风物,传达了诗人对金陵昔日繁华的向往之情。全诗情感深沉,意象丰满,既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又表现出作者孤寂落寞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陵夜泊》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描绘金陵夜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94年,即唐昭宗乾宁元年,此时的唐朝正处于动乱时期。
罗隐(833年-910年),本名罗横,字隐之,浙江富阳人,晚唐著名诗人。他一生科场失意,屡次落第,但却才华横溢,诗名远播。罗隐在唐朝末年历任县尉、校书郎等职,后来投身藩镇幕府,晚年归隐家乡。
在《金陵夜泊》创作的年代,唐朝已经进入了衰落阶段。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权日益削弱,地方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此时的金陵(今南京)作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地位显赫,但同时也深受战乱的影响。罗隐在此时漂泊金陵,夜泊江边,目睹了繁华背后的苍凉景象,感慨万千,遂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