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韵答
故人怜旧政,褒惜一何深。
营葺推勤治,优闲称道心。
池台资胜事,风月入高吟。
酒户虽难角,诗盟已屡寻。
词豪甘自屈,气锐敢轻侵。
奇变云霞烂,冥搜海岳阴。
暄和生嶰律,淡泊寄陶琴。
但媿衰聋耳,安能别大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故人对往昔怀念之情,珍爱不已。
他们勤于营造生活环境,享受清闲生活,与天道相和谐。
他们在水池和高台上品味美好生活,聆听风声、赏月吟诗。
虽然他们的酒量不大,但他们多次以诗结成联盟。
他们有才干却甘愿退让,有锐气但不轻易侵犯别人。
他们的诗文如云彩般绚烂多变,又如在海洋和高山间寻找灵感。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又如陶渊明的琴声一样淡泊明志。
我愧对自己听力衰退,怎么能欣赏这美好的声音呢?
去完善
释义
1. 故人:老朋友;
2. 怜旧政:怀念过去的政绩;
3. 褒惜:赞赏并珍惜;
4. 一何:多么;
5. 营葺:指修建房屋或设施;
6. 推勤治:强调勤奋治理;
7. 优闲:舒适悠闲;
8. 称道心:符合道德心;
9. 池台:池塘和亭台;
10. 胜事:美好的事情;
11. 高吟:高声吟咏;
12. 酒户:指饮酒的才量;
13. 角:较量;
14. 诗盟:以诗为盟约的朋友;
15. 词豪:文学才情出众的人;
16. 甘自屈:自愿地自我谦虚;
17. 气锐:气势旺盛;
18. 敢轻侵:不敢轻易侵犯;
19. 奇变:奇特的变化;
20. 云霞烂:灿烂如云霞;
21. 冥搜:深入探寻;
22. 海岳阴:形容广阔深远;
23. 暄和:温暖和谐;
24. 生嶰律:指万物生长顺应自然规律;
25. 淡泊:恬静淡泊;
26. 寄陶琴:寄托在陶潜的琴声上;
27. 但媿:只是惭愧;
28. 衰聋耳:指听力减退;
29. 安能:怎么能;
30. 大音:大的声音,指美妙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又次韵答》中,韩琦通过对故人的回忆和对诗歌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默契。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赞美诗词创作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次韵答》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琦的一首词。此词创作于公元1049年,正值宋朝仁宗时期。在这一年里,韩琦任陕西经略安抚使,负责对西夏的军事防御。
韩琦(1008-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他自小勤奋好学,胸怀大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及第,历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职。期间,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主张改革,颇有政绩。在担任陕西经略安抚使时,韩琦深入前线了解战况,积极谋划军事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公元1049年,即庆历七年,此时正值宋朝与西夏的战争时期。西夏屡次侵犯宋朝边境,使得人民生活困苦,国家财政紧张。为了抵抗西夏的侵略,宋仁宗派遣韩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负责筹划防御措施。韩琦在上任后,积极整顿军队,加强边防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这一背景下,韩琦写下了这首《又次韵答》。词中表达了他在抗击西夏时的豪情壮志,以及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词展现了作者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崇高的家国情怀,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词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