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阴感怀

标题包含
春阴感怀
连日轻阴雨未成,万株烟柳暗春城。野花偏向愁边发,池草多从梦里生。越水吴山频引领,沈腰潘鬓不胜情。何时归去西湖路,载酒携柑听早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军事家、政治家。 于谦自幼聪颖过人,七岁能诗,十二岁有神童之称。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喜《左传》、《汉书》等历史典籍。永乐十九...查看更多
喵了个咪ò
去完善

译文
近日连绵不断的微雨天气,导致春意迟迟未能绽放。春风吹拂下,千丝万缕的柳絮如烟雾般笼罩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田野间的鲜花独自向悲伤开放,池塘里的青草在梦境中渐渐生长。穿越了山山水水,我内心百转千回,忧虑油然而生。盼望哪一天,能够回归杭州的西湖路,品尝美酒、分享柑橘,聆听着清晨鸟儿的歌声。
喵了个咪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春城:这里指春天里的城市,也有以“春城”为名的城市,如昆明。 2. 野花偏向愁边发:这里的“愁”是古代常见的感情色彩,表示哀愁,忧伤等情感。 3. 沈腰潘鬓:形容男子消瘦,这里用来描绘自己的形象。 4. 西湖路:杭州的西湖一带。 5. 载酒携柑:字面意思是带着酒和柑橘去旅行。
喵了个咪ò
去完善
赏析
《春阴感怀》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一首描绘春天阴雨景象的诗歌。诗人在作品中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春日的阴雨、烟柳、野花和池草等自然景色,并由此引发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连日轻阴雨未成,万株烟柳暗春城”中,“轻阴”和“未成”传达出春雨连绵不断的特点,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湿润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而“万株烟柳暗春城”则形象地描绘出春雨中的柳树以及笼罩在细雨之中的整个城市。 颔联“野花偏向愁边发,池草多从梦里生”通过对野花和池草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这些美丽的景物却给诗人带来了深深的愁绪。其中的“偏向愁边发”和“多从梦里生”巧妙地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情感。 颈联“越水吴山频引领,沈腰潘鬓不胜情”则转向对自身命运的感叹。其中,“越水吴山”象征诗人的故乡,而“频引领”则是诗人渴望回归故里的表现。而“沈腰潘鬓不胜情”则借用了古代两位名人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哀。 尾联“何时归去西湖路,载酒携柑听早莺”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想象自己回到故乡西湖,一边品尝美酒和新橙,一边欣赏着早春的黄莺歌唱。这不仅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暂时逃避。 总的来说,《春阴感怀》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无奈的诗篇,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岁月和美好未来的深深感慨。
喵了个咪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阴感怀》是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于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在这段时间里,于谦因直言进谏而受到皇帝的赏识,官至兵部尚书,成为朝廷的重臣。然而,他也因此招致了一些权臣的嫉妒和排挤。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明朝正处于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边疆危机严重的时期。于谦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春阴”指的是春天的阴雨天气,象征着国家和时代的阴霾。于谦在诗中感叹自己虽然身居高位,却无力改变国家的现状,只能独自承受这份沉重的责任。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希望有一天能够拨开乌云见明月,使国家重新焕发出繁荣昌盛的景象。
喵了个咪ò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