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煮茶歌
老夫不得寐,无奈更漏长。
霜痕月影与雪色,为我庭户增辉光。
直庐数椽少邻并,苦空寂寞如僧房。
萧条厨传无长物,地炉爇火烹茶汤。
初如清波露蟹眼,次若轻车转羊肠。
须臾腾波鼓浪不可遏,展开雀舌浮甘香。
一瓯啜罢尘虑净,顿觉唇吻皆清凉。
胸中虽无文字五千卷,新诗亦足追晚唐。
玉川子,贫更狂。
书生本无富贵相,得意何必誇膏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夜难眠,更漏漫长令人无奈。
月光映照下的霜痕和雪色,让我的院子增添光彩。
独居的房子几乎没有邻居,仿佛孤独的僧房。
厨房空空荡荡,只能用地炉烧水煮茶。
茶水刚煮时像露珠溅在螃蟹的眼睛上,然后又像轻车在狭窄的小路上缓缓行驶。
不久水沸如浪涛难以阻止,就像鸟儿的舌头涌出甘甜香气。
喝完一杯茶,心中的忧虑顿时消散,感觉嘴唇都变清凉了。
虽然我没有读过上万本书,但新写的诗歌也能媲美晚唐的大作。
我如同玉川子一样贫困却狂放不羁。
书生本来就难以拥有富贵之气,过得开心又何必去炫耀那些荣华富贵呢。

去完善
释义
1. 更漏: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时间漫长;
2. 霜痕:霜的痕迹;
3. 月影:月亮的影子;
4. 雪色:雪的颜色;
5. 庭户:庭院;
6. 直庐:古代官僚的住所;
7. 苦空:佛教用语,意为脱离生死轮回;
8. 寂寞如僧房:形容孤独安静的环境;
9. 萧条:稀疏的样子;
10. 厨传:厨房;
11. 地炉:地下燃烧的炉火;
12. 爇火:生火;
13. 茶汤:茶水;
14. 清波:清澈的水波;
15. 蟹眼:螃蟹的眼睛,比喻水珠或气泡;
16. 轻车:轻便的车子;
17. 羊肠:弯曲的道路;
18. 腾波:翻滚的水浪;
19. 鼓浪:拍打波浪;
20. 遏制:控制;
21. 雀舌:鸟的舌头,比喻嫩芽;
22. 甘香:甜美的香气;
23. 一瓯:一杯;
24. 尘虑:世俗的烦恼;
25. 唇吻:嘴唇;
26. 清凉:清爽凉快;
27. 文字五千卷:指丰富的知识;
28. 新诗:新的诗篇;
29. 晚唐:唐朝晚期;
30. 玉川子:唐代诗人卢仝,擅长写诗;
31. 贫更狂:贫穷却更加狂放;
32. 书生:读书人;
33. 得意:满足;
34. 膏梁:美食佳肴。

去完善
赏析
《寒夜煮茶歌》这首诗歌以寒夜煮茶为题,展现的是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诗人通过对“霜痕月影与雪色”等自然景观的描绘,暗示了寒冷而静谧的夜晚,以及自己独立、不慕荣华的心态。“地炉爇火烹茶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煮茶的热爱。同时,诗句中的“一瓯啜罢尘虑净,顿觉唇吻皆清凉”也显示出品茗所带来的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愉悦。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又展现了其豪放不羁的精神风貌,令人心生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夜煮茶歌》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于谦的一首描绘冬日煮茶品茗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成化年间,大约公元1465年至1487年之间。此时,于谦已是朝廷重臣,经历了明朝中期的许多重大事件,如土木之役、北京保卫战等。
在诗中,于谦描述了寒冬时节,诗人与朋友围炉煮茶,谈论国事、人生,展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高雅志趣和家国情怀。然而,这种宁静的生活背后,却隐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当时的明朝社会政治腐朽,宦官专权,民生疾苦。于谦身为朝廷重臣,深知民间疾苦,他以自身才华和能力,为国家谋福利,为民除害,成为一代名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