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三日春光,群贤胜践,山阴何似山阳。
鹅池墨妙,曲水记流觞。
自许风流丘壑,何人共、击楫长江。
新亭上,山河有异,举目恨堂堂。
使君,经世志,十年边上,两鬓风霜。
问池边杨柳,因甚凄凉。
万树重新种了,株株在、桃李花傍。
仍须待,剩栽兰芷,为国洗河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日的春光里,群贤毕至,共襄盛事,如同山阴与山阳两地交汇。欣赏着鹅池上的优美书法,铭记着曲水流觞的佳话。我立志要为国家的江河湖海贡献力量,不知哪位英雄能够共同划船扬帆?站在新的亭子上,虽山河略有不同,但满眼都是壮志凌云的气概。
我想起了年轻时的峥嵘岁月,那时在边疆戍守已有十年,而今双鬓已染风霜。看到那池边的杨柳,心里不禁一阵悲伤。于是决定在周边地区重植万树,让每一棵柳树都生长在桃李花丛中。相信未来,我们将为祖国的山河培育更多的人才,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去完善
释义
1. 三日春光:指春天的美好时光。
2. 群贤胜践:众多贤能之士聚集在一起。
3. 山阴何似山阳:山阴、山阳分别指的是浙江绍兴的会稽山北面和东面,这里用这两个地方来代指祖国美丽的河山。
4. 鹅池墨妙:这里是指王羲之的书法,传说他曾为白鹅池题字。
5. 曲水记流觞:出自王羲之的《兰亭序》,描绘了古人春日雅集的场景。
6. 风流丘壑:意指具有山林隐逸之风的人。
7. 击楫长江:以祖逖北伐中原的故事为例,表达希望收复失地的决心。
8. 新亭上:此处化用“新亭对泣”的典故,描述国家山河破碎时的忧国忧民之情。
9. 经世志:治理国家的抱负。
10. 十年边上:指在边疆地区驻扎十年的经历。
11. 两鬓风霜:形容年老时头发变白。
12. 池边杨柳:用柳树的凋零象征国家的衰落。
13. 万树重新种了:意指重新种植桃李等树木。
14. 株株在、桃李花傍:意为在桃李花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15. 仍须待,剩栽兰芷:还要等待时机,再栽种更多的兰花和芷草。
16. 国洗河湟:指平定边疆战乱,实现国家的安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题咏鹅池、曲水等名胜,并表达了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庭芳》是南宋诗人戴复古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至嘉泰四年(1204年)之间,即南宋中期。这个时期,金国南侵,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戴复古创作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词作。
戴复古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他的家境并不富裕,所以成年后曾一度在江湖上流浪,体验了民间的疾苦。这段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民间的苦难,也使他具备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在他流浪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探讨文学、政治等问题,相互激励。这些朋友中有不少是抗金义士,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爱国情操对戴复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南宋时期,朝廷偏安一隅,对金国的侵略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这种屈辱的局面让戴复古深感痛心。他在《满庭芳》中写道:“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同时,他也提出了“整顿乾坤,廓洗宇宙,公等豪杰耳”的希望,呼吁大家奋起抗金,重整河山。
总的来说,《满庭芳》是在南宋中期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戴复古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英雄豪杰的敬仰。这首词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民众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