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正月过半,灯火已熄灭,山南山北的花儿们争相开放,好不热闹。听说洊亭附近的新泉水已经满溢出来,于是决定骑马去那里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游玩。
在僧床上摊开白色的蚊帐,感受着千岩万壑中的春风暖意。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松声,好像是在诉说着什么。这声音犹如天籁之音,把我从梦中唤醒,让我觉得眼前的生活依然短暂而美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灯火已收:指元宵节的灯会结束。
2. 洊亭:古时的游憩之地。
3. 新水漫:春水上涨。
4. 款段:缓慢的马步,形容轻松悠闲的心情。
5. 穿云入坞:穿过云雾进入山谷。
6. 僧床:和尚的床铺。
7. 褰素幔:拉开白色的帷幕。
8. 千岩万壑:形容山峦众多,溪水纵横。
9. 悲急管:急促的竹笛声,表达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
10. 吹梦断:指风吹醒梦境,暗示春天的离去。
11. 西看窗日:看着夕阳从西边落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闲适生活的词作。上阕通过描绘灯光、花朵、春水等意象,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下阕则表达了词人渴望与友人共享春光的愉悦心情。全词语言质朴,意境优美,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85年左右,即宋神宗元丰八年。此时正值王安石被罢相,退居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时期。
在王安石的一生中,他曾经两次拜相,主持变法,力图改革朝政,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他的改革主张并未得到充分实施。在被罢相之后,王安石退居江宁府,开始了较为平静的晚年生活。这段时期,他开始潜心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在王安石生活的时代,北宋正处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然而,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问题的日益凸显,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在这种背景下,王安石等人倡导的新法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虽然新法在实践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首《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中,王安石通过对元宵节夜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他在晚年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国泰民安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