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
良弼论思暇,英才视草余。
西清承密旨,东观类群书。
左氏先经日,征南发例初。
编年终显德,历帝自凡蘧。
一览无前古,三长岂后予。
宏纲提要妙,至论绝籧篨。
讹缪刊三豕,公乎喜众狙。
菁英咸采掇,疣赘尽销除。
组织千章合,研穷万象虚。
胡为参也鲁,亦造仲尼居。
处末加骈拇,于中或辅车。
乘轩思卫鹤,努力效刘馿。
见弹曾求炙,临川复羡鱼。
孰云貂可续,自愧鹗难如。
早入希东郭,先知服子舆。
直非头似笔,智谢里名樗。
蜗舍游从寡,鹑衣礼貌疏。
寸阴嗟荏苒,十驾敢踌躇。
天禄杨雄阁,承明严助庐。
时陪折俎宴,顿异带经锄。
系日亲函丈,他门绝曳裾。
卓锥然有地,担石尚无储。
猎犬方劳指,神龟可避渔。
屠门夸大嚼,鼠壤鄙余蔬。
阙里辞难措,漳滨病且祛。
学勤徒力尔,性拙奈天欤。
大道今兴起,先生意卷舒。
正为王者瑞,何羡使君旟。
暗室欣观火,颓波頼决渠。
当仁如退让,末迹定沦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良弼闲暇时思考研究,英才撰写草拟文书。
他们在皇宫处理密令,在东观查阅各类图书。
左氏《春秋》最先记载了这些故事,而南征的例子则是最初的证明。
一年一度整理完善典籍,历代皇帝都在孜孜以求。
回顾历史,并无古人可以比拟;只有坚持原则才能出人头地。
条理清晰地总结要点,深入讨论各种道理。
纠正错误的谬误,赢得众人的喝彩。
挑选精华,剔除瑕疵,让文章变得完美。
文章的构思巧妙,研究了各种现象的本质。
为什么我学得还不够好呢?我也想达到孔子的境界。
在我之下的人仍需我的帮助,在我之上的人还需我的支持。
我希望我能像卫国的鸟一样尊贵,努力效仿刘母的驴子。
对于不劳而获的弹弓我感到羞耻,但我仍羡慕那在河边捕鱼的人。
谁能说我可以轻松完成任务呢?我对自己的能力深感羞愧。
我很早就向往成为东郭先生的徒弟,我很早就能理解服子舆的智慧。
我说的是真话,并不是因为我的头看起来像一支笔。
我在简陋的房子里学习,尽管礼仪有些疏忽。
时间过得太快了,我必须努力学习。
我想在图书馆工作,与严助一起参与国家事务。
我将陪同主公出席宴会,与带经锄的人有很大的不同。
我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对其他领域一无所知。
我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但还没有足够的储蓄。
让猎犬去追逐猎物吧,神龟是不会被捉到的。
我只会在屠夫面前大口吃肉,老鼠只会吃剩菜。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生病了。
尽管我努力学习,但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努力。
现在是大道兴起的时刻,先生应该考虑自己的立场。
我们要为了王道而努力,而不是羡慕地方官员的旗帜。
我们应该欣赏那些在暗中观察事物的人,就像河流需要决口一样。
真正的勇敢是在困难面前敢于让步,最后的结局一定会沦落。
去完善
释义
西清:殿名,位于皇宫内苑,常用来比喻皇帝身边或朝廷。
东观:汉代宫中藏书楼,后代多用作皇家图书馆的代名词。
左氏先经日:这里指编纂史书,参考《左传》的方法。
征南:指出任地方官吏,此处以喻作者修书的辛劳。
显德:指国家昌盛时期的美德。
凡蘧:平凡之意。
宏纲:概括主要大纲。
三长:对于古代的《尚书·禹贡》等三部经典,各有各的长处。
群书:众多书籍,此处即指修书所需的资料。
有如鹿之野:孔子的典故,此处用以表明虽然本人才疏学浅,但也可以尝试参与修书的工作。
处末加骈拇:出自《庄子·骈拇》篇的典故,用以表达自己地位卑微,能力有限。
于中或辅车:辅助他人的意思。
乘轩思卫鹤:言自己期望得到高位,但是并无此实力。
见弹曾求炙:这里引用《战国策·楚策四》中的故事,指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早入希东郭”以下诸句:引用前人典故,表示虽有才能却未被赏识。
游从:游学四方结交的朋友。
犹子舆:春秋时期的子舆,指品行高洁的人。
头似笔:形容头发像毛笔一样直立。
智谢:智慧不再。
折俎宴:古代诸侯宴请国宾的一种形式。
杨雄阁:西汉学者扬雄的书阁,借指学术殿堂。
承明庐:汉代宫中值夜的地方,借指宫廷侍奉。
学勤徒力尔:勤奋学习只是一时的力量。
性拙:生性愚钝。
大道:儒家的道德理想。
使君旟:古代州郡长官所用的旗帜,借指地方官员。
暗室观火:黑暗中能看到光明,比喻在困境中能洞察事物真相。
颓波赖决渠:比喻扭转颓势,克服困难。
当仁不让:面对仁道而不谦让,这里指有勇气承担重任。
末迹:谦虚的自称,表示本人地位低微。
去完善
赏析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是宋代文人刘筠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描述自己参与国家书籍编纂工作的过程为主线,通过对个人感悟和处事态度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学术研究的专注与严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忠诚与热忱。
在开篇,诗人简述了自己的职责,即负责阅读和修正皇帝下诏所命的书稿。紧接着,诗人提到了古人左丘明和自己致力于书籍整理的初心,强调了工作中的仔细审慎和严谨求实。在这个过程中,诗人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收获,还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于是更加勤奋地学习,力求改进。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回顾了自己参与学术研究的历程,提及了关于谬误的纠正和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学术研究过程中的艰辛。同时,诗人通过比喻,表明了自身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自己不断追求进步的决心。
此外,诗人还描绘了生活中的种种情景,比如努力提高自己的学问水平、诚挚对待他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屈等。诗人对自身的谦虚评价,表达了对自己学识水平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期待。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及民族的热爱之情,表示自己愿意为国家事业竭尽所能。整首诗以“暗室欣观火,颓波赖决渠”作结,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每个人付出努力去支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出了诗人卓越的才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彰显了他赤诚的家国情怀。无论是对个人修养的提升,还是对社会事业的献身精神,都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和启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是北宋著名文人刘筠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87年,正值宋太宗时期。
在这期间,刘筠经历了许多人生际遇。他曾担任过翰林院编修、尚书右丞等职位,但由于性格耿直,多次遭到贬谪。尽管如此,刘筠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文学创作。
当时的社会背景也与刘筠的创作密切相关。北宋初期,文人士大夫们纷纷寻求通过科举考试实现政治抱负。然而,现实中的官场斗争和政治倾轧使得许多文人难以施展才华。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筠的诗句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