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户
百尺青楼大道边,五陵游骑骁翩翩。
不思夜魄过三五,祇问春醪赏十千。
密锁香云深处户,乱飘梨雪晚来天。
愁眉岂待歌成惨,咫尺河阳信未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宽阔的大路边矗立着一座百尺高楼,五陵地区(古代帝王陵墓所在地,意为繁华之地)的骑士们潇洒地骑着马儿翩翩而过。他们并不关心夜色降临,也不在乎度过了多少日夜,只知道尽情欣赏那美酒佳酿,仿佛价值十万贯。
这栋华丽的青楼内,人们深居简出,门扉紧闭,仿佛香气缭绕其中。到了傍晚时分,雪花纷飞,宛如梨花盛开。在这般美景中,怎能不令人忧愁?即使容颜如凄美之歌曲,也无法让人释怀。遗憾的是,与心爱的他近在咫尺,却还未能得到他确切的音讯。
去完善
释义
百尺青楼:高大的楼房。
五陵:指汉朝的五座皇家陵墓,这里代指长安等古都地区。
夜魄:指月亮。
三五:十五日,古代指月圆之夜。
春醪:春天酿造的酒。
赏十千:美酒的价格极高,用“赏”字表示对美酒的珍视。
密锁香云:形容女性居所的神秘。
梨雪:梨花盛开如雪。
愁眉:形容女子忧伤的神情。
歌成惨:指古代宴会中歌舞的仪式。
咫尺河阳:意指近在咫尺的美好风光。
信未传:指消息尚未传递过来。
去完善
赏析
《洞户》这首词描绘了富丽堂皇的青楼景象,展现了浓厚的世俗生活气息。词人以五陵游骑和春醪酒价等细节勾勒出游人如织的场景,同时以“密锁香云”、“梨雪”等形象表达了歌妓的美丽与魅力。而结尾处则以“愁眉”、“咫尺河阳”两句表达出浓郁的离愁别绪。整首词语言华丽而不失生动,情感浓烈而婉约,将盛世繁华与内心孤独完美融合,展现出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艺术匠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洞户》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刘筠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歌。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87年至1059年之间,即北宋初期至仁宗年间。在刘筠生活的时期,北宋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期间,刘筠的人生际遇较为丰富。他曾任太常博士、尚书兵部员外郎等职,后因病辞官,隐居乡野。这一经历使他对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刘筠生活的时代,北宋文人墨客崇尚以诗会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有吟咏山水田园的诗篇流传于世。此外,宋代诗歌注重抒情言志,追求意境之美,这也影响了刘筠的诗歌创作风格。他在《洞户》一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