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后圃

标题包含
后圃
浇花惟要早,芟草不知名。 新竹生来巧,南墙补数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鐩,字明翁,号紫霞山人,南宋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赵汝鐩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浇水要趁早,除草勿知苗。 嫩笋生长快,补墙几枝翘。
去完善
释义
1. 浇花:给花草浇水。这里指对后圃的花草进行照顾。 2. 芟草:割除杂草。芟,意为割草。 3. 新竹:新生的竹子。 4. 生:生长。 5. 来巧:来得巧妙,这里指新竹生长的自然与巧妙。 6. 南墙:南方的墙壁。 7. 补:补充。 8. 数茎:几根。这里指新竹在墙壁上生长的数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后圃的劳作场景,通过一系列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首句“浇花惟要早”,强调了对花草的关注和呵护,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接下来的“芟草不知名”则体现了诗人对于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同时也暗示了草木的无常。“新竹生来巧”描述了新生竹子顽强生长的生命力,它巧妙地攀附在南墙上,使原本单调的墙壁显得生动起来。而“南墙补数茎”则展示了竹子旺盛的生命力,即使生长在贫瘠的环境中也能茁壮成长。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后圃》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赵汝鐩生活在这个时期的浙江一带。 赵汝鐩在年轻时曾遭遇丧父之痛,又因为家境贫寒而无法承担读书的费用,不得不辍学去当学徒。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通过自学最终成为了一名学者。他的诗才得到了文坛的认可,逐渐崭露头角。在嘉定年间,他担任了宁宗皇帝的侍从官,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然而,他在政治生涯中并不得意,时常感到怀才不遇的苦恼。 嘉定年间,南宋正处于金、蒙古的威胁之中,国家内外交困。面对这种局面,朝廷内部的矛盾更加尖锐,官僚腐败严重。尽管赵汝鐩身处高位,但他并未被这黑暗的社会现象所同化,始终保持着清廉正直的品质。他在这首《后圃》中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时代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