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圆老闻欲移住他院
妄动生于念,禅床坐不牢。
旧窠元自好,新刹有何高。
去住身如寄,奔驰足谩劳。
挑包闻已决,应笑我忉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浮躁的情绪源于心中的执念,静坐修行却难以安定内心。
原本的居所就十分美好,新的寺庙又有什么特别呢?
无论是离开还是留下,我的身体如同暂时寄宿;不停地奔走,实在是白白劳累。
决定拿起行李前行时,应该会有人笑话我这忧心的样子吧。
去完善
释义
妄动:这里指胡思乱想的举动。
禅床:供僧侣打坐的椅子。
窠:巢穴,这里指住处。
刹:寺庙。
新刹:新建的寺庙。
去住:离去和留下。
奔驰:急行奔走。
谩劳:徒劳无益。
挑包:收拾行李。
忉忉:形容忧虑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赵汝鐩的这首《寄圆老闻欲移住他院》以“妄动生于念”起笔,描述了诗人对于禅定的理解——即无法保持平静的内心便无法真正实现禅宗的无我之境。接着诗人又提出质疑:即便换了新的寺院,真的就能让心灵得到升华吗?诗人的疑问反映出了一种深刻的怀疑主义精神。诗人认为自己“去住身如寄”,如同寄居在世间的一切事物中一样,无论去往何处都无法摆脱这种存在状态。最后,诗人写道,自己听闻圆老决定挑包移住的消息后,虽然心有不舍,却也只能无奈地笑笑,因为一切离别和重逢都是人生的无常。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修行的独到见解以及超脱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末年,诗人的灵感来自于与世俗的疏离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赵汝鐩作为诗人也在此时期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光。他在年轻时就显露出对文学的热爱,作品多描绘农村生活场景,表现其安于田园、远离红尘的隐逸之志。
在这首诗《寄圆老闻欲移住他院》中,他以质朴的语言描述了一幅宁静的农村生活画面。“菊后新醅熟,山深鸟语幽”两句写出的是赵汝鐩自己身处的环境,芬芳的菊花、自酿的美酒和深山里清幽的鸟鸣。通过这一画面,反映出赵汝鐩超然物外的隐士情怀以及对和谐美好大自然的欣赏。这种情感与当时文人隐居的心态相吻合,表达了赵汝鐩作为一名文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独立思考和人格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