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曹深叟之越
几时重握手,未可便轻离。
路指千岩去,程宽一月期。
扪萝窥禹穴,剥藓读曹碑。
必自兰亭过,方当春暮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何时再相聚,不要轻易说离别。
指向千岩山路前行,一个月的旅程期待。
沿着山路上攀探寻禹王洞,剥开苔藓阅读曹操的碑文。
必定经过兰亭一游,那是在春天的末尾时刻。
去完善
释义
1. 几时:什么时候。
2. 重:再一次。
3. 握手:表达朋友之间情谊的动作,今多用于告别或见面时的问候。
4. 未可:不可以,不能。
5. 轻离:轻易离别。
6. 路指:指明道路。
7. 千岩:泛指层叠的山石或山崖。
8. 程宽:行程宽松。
9. 月期:一个月的期限。
10. 扪萝:摸到、攀援在藤蔓植物上。
11. 禹穴:传说中夏禹葬身之地。
12. 剥藓:去除苔藓。
13. 曹碑:这里指东汉文学家曹操所写的《碣石门辞》。
14. 必自:必须从……经过。
15.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的著名旅游景点,有王羲之《兰亭序》的传说。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送别友人赴任的诗。诗人以深厚的情感表达出与友人的不舍之情,并通过想象对方上任途中的景象,表达出对他任职地方的关注和祝愿。诗中描述了沿途的风光和名胜古迹,如“千岩”、“禹穴”和“曹碑”等,体现了诗人丰富的阅历和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此外,诗人还提到了“兰亭”,这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聚会之地,暗示着期待与对方在春天相聚的愿望。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广阔的知识视野和高雅的艺术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曹深叟之越》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46年,即南宋理宗淳祐六年。
在这一年里,赵汝鐩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家乡江西临川过着隐居的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然而,随着金国入侵南宋,家国危机日益严重,赵汝鐩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决定投身抗金事业。因此,这一年对于赵汝鐩来说,是一个转折之年,他开始离开家乡,奔赴前线。
此外,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也正处于动荡之中。金国的侵略使得南宋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局势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赵汝鐩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