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到农家

标题包含
到农家
难得官人到,茅簷且驻车。 自携锄掘笋,更取网求鱼。 一媪来斟酒,诸童竞挽裾。 须臾对吾泣,科役苦追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鐩,字明翁,号紫霞山人,南宋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赵汝鐩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难得的官员到来,就在那茅草房下停一下车吧。 自己带上锄头去挖竹笋,再取出渔网去捕鱼。 一位老妇人过来斟酒,几个孩童争相拉着衣襟。 过了一会儿,她对着我哭泣,说是公务的苦楚困扰着她。
去完善
释义
1. 官人:指官员。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本人。 2. 茅簷:茅草屋的屋檐,代指农家住宅。 3. 驻车:停车。 4. 锄掘笋:用锄头挖笋。这里的“掘”字意为挖掘。 5. 网求鱼:用渔网捕鱼。这里的“求”字是“捕捞”的意思。 6. 媪:老妇人。这里可以理解为农家主妇。 7. 斟酒:倒酒。斟,舀取。 8. 诸童:众儿童。这里可以理解为农家的孩子们。 9. 挽裾:牵着衣襟,表示恭敬或亲热。这里的“挽”字有牵拉之意,“裾”是衣服的前后摆。 10. 科役:赋税和劳役。 11. 苦追胥:苦于被差役催逼。这里的“追胥”是指催收租税的差役。
去完善
赏析
《到农家》是南宋诗人赵汝鐩创作的一首描绘农家生活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农家的朴素生活场景和对劳动的热爱。这首诗以平易的叙述风格,表达出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他们的同情。 首联“难得官人到,茅簷且驻车”,写的是诗人在田间见到农民的情景。诗人用“难得”一词表明官员与百姓间的阶级差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亲切感。诗人停下马车,走进了农民的茅屋。 颔联“自携锄掘笋,更取网求鱼”,描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诗人自带锄头挖笋,又取出渔网捕鱼,表现了对农耕生活的参与和体验。这体现了诗人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对农民勤劳品质的赞美。 颈联“一媪来斟酒,诸童竞挽裾”,描绘了一位老妇人为诗人倒酒,孩子们争相为诗人牵衣的景象。这一情景表现了农家的纯朴热情和对诗人的尊敬。诗人通过与农户的交流,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疾苦。 尾联“须臾对吾泣,科役苦追胥”,揭示了农民向诗人倾诉的痛苦。他们因沉重的赋税和劳役压迫而流泪。这一画面突显了封建社会农民的不幸遭遇和诗人的悲悯情怀。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到农家》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40年左右。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历史动荡的时期,金朝和蒙古的入侵使得民生疾苦,农村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赵汝鐩是南宋末年的一位学者和政治家,他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对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了解。在担任官员期间,他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这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能够真实地反映农民的生活状态,表达出他们的愿望和诉求。 在创作《到农家》时,赵汝鐩正在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他发现农村的贫困状况非常严重,农民们过着艰苦的生活。这使他深感痛心,于是他创作了这首诗歌,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