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别胡粹留饮水阁
故人知我已膏车,折简殷勤祝访渠。
惜别匆匆留语笑,临时草草治肴蔬。
密遮池面荷千盖,斜插云头月一梳。
此夕凭栏又何日,雁来莫惜数行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朋友知道我已经准备好了马车,所以会寄信给我,亲切地邀请我去拜访他们。
我们告别时谈笑声匆匆消逝,临别前仓促地准备了一些简单的菜肴和蔬菜。
荷叶密密地在池塘上铺展开来,月亮从云彩中探出头来,斜挂在天空。
不知这样的夜晚还能再有几回,鸿雁来时请不要吝啬捎上几封书信。
去完善
释义
1. 膏车:给车轴涂油。这里指准备上路。
2. 折简:写信的谦辞。
3. 祝访:祝愿来访。
4. 匆匆:时间短暂。
5. 临时:当时。
6. 草草:匆忙地。
7. 肴蔬:菜肴。
8. 千盖:形容荷叶繁茂。
9. 一梳:喻指月亮。
10. 凭栏:倚靠栏杆。
11. 何日:什么时候。
12. 雁来:比喻书信往来。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友人相聚别离的七言律诗。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与故人在临别之际的情景。诗歌前四句描述了友人知道诗人的到来,热情地邀请他访问水阁,离别时留下了愉快的笑语和简单的美食。后四句则运用了对仗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了荷叶密布的水面如同一幅水墨画,云朵遮盖下的月亮若隐若现,仿佛是天空中梳子的一束光亮。诗人以“此夕凭栏又何日,雁来莫惜数行书”结尾,表达了与故人再次相见的期待,并通过大雁传书传达这份深厚的友谊。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汝鐩的《访别胡粹留饮水阁》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已不可考。然而,我们可以在其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下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赵汝鐩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他的一生跨越了南宋灭亡到元朝初年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日趋衰弱,蒙古铁骑的侵略使得江南地区生灵涂炭。作为一个文人,赵汝鐩亲身经历了这种历史的沧桑巨变,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故土的留恋和对战乱的痛恨。
在《访别胡粹留饮水阁》这首诗中,赵汝鐩表达了对朋友胡粹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战乱时期的无奈与悲痛。诗中的“饮水阁”象征着他们二人共同度过的一段美好的时光,而“访别”则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去的心情。这首诗既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战争年代的控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