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
夜泊枫林岸,江平万籁收。
松崖猿袅月,芦渚鴈眠秋。
轩冕傥来尔,林泉归去休。
客愁正无奈,孤笛起渔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晚在枫叶林旁的岸边停泊,江水平静,万物皆宁静无声。松树覆盖的山崖上,猿猴围绕着明月攀爬;芦花丛生的沙洲里,大雁进入了秋天的睡眠。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如归隐山林泉水之间。客居他乡的忧愁难以排遣,这时,一叶孤舟上的笛声响起,更添几分寂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枫林:枫叶的树林,此处指代秋季。
2. 万籁: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声响。籁,声音。
3. 松崖:松树丛生的山崖。
4. 猿袅月:猿猴在月光下活动。
5. 芦渚:长满芦苇的水中小洲。
6. 鴈眠秋:大雁在秋季休息。
7. 轩冕:古代官员的车服,借指官职。
8. 傥来尔:意思是偶然得到的东西。
9. 林泉:山林与泉石,指隐逸之处。
10. 归去休:回去休息吧。
11. 客愁:离家在外所产生的忧愁。
12. 孤笛:孤独的笛声。
去完善
赏析
《舟夜》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描绘江上夜景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江畔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江夜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和深沉的思乡之情。
首联“夜泊枫林岸,江平万籁收”,描写了诗人夜泊枫林岸边,江面平静,万物都沉静下来的景象。这里的“万籁收”不仅是指夜晚的寂静,更是象征着一种心境的宁静。
颔联“松崖猿袅月,芦渚雁眠秋”,通过“松崖猿袅月”和“芦渚雁眠秋”两个生动的画面,形象地展现了江边夜晚的氛围。猿猴在松树下赏月,大雁在芦花丛中安眠,这些景象既传达了秋天的信息,也营造出一派祥和的景象。
颈联“轩冕傥来尔,林泉归去休”,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他劝诫世人不要太执着于荣华富贵,应该回归自然,享受山林泉石的乐趣。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崇尚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
尾联“客愁正无奈,孤笛起渔舟”,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面对美好的江上夜景,他却因客居他乡而倍感忧愁。这时,远处传来一声孤独的渔舟笛声,使他的思乡之情愈发浓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夜》是南宋诗人赵汝鐩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赵汝鐩正担任临安府学教授一职。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南宋政权的动荡不安,见证了民间的疾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诗人深感忧虑,同时也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期待。
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外患不断。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随时准备进攻。而国内则由于权臣韩侂胄当政,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汝鐩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通过描绘舟夜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舟夜》这首诗中,赵汝鐩通过对江面夜色和波光粼粼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诗人借助于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正是赵汝鐩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在面对时代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