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次张广上人继至
都不见尘埃,园扉傍水开。
晴茵铺碧草,风弹落黄梅。
访子因寻竹,呼童急办杯。
诗僧相继至,罢酒把茶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都看不见尘土飞扬,园林的门在水边敞开。
晴朗的天气下,茵垫铺在绿草上,风吹落了黄梅果。
拜访友人因寻找竹林,叫来童子赶紧准备茶具。
诗人陆续到来,停止饮酒改为品茶。
去完善
释义
1. 都不见尘埃:描述环境的洁净与清朗。不见尘埃表示无尘垢污染,表现出一种清净、高洁的氛围。
2. 园扉:园林的门扉。
3. 傍水开:靠着水源建立。
4. 晴茵:晴朗的阳光下绿色草地如同一块巨大的地毯。茵,指地毯、垫子。
5. 风弹落黄梅:风吹黄菊,花瓣散落。黄梅,指黄菊。
6. 访子因寻竹:访,访问、拜访;子,对他人的尊称;因,因为;寻,寻找;竹,竹子。整句意为拜访张广上人的原因是想寻找身边的竹子,表达作者寻访朋友的心意。
7. 呼童急办杯:呼叫仆童赶快准备茶具。呼,呼唤;童,指家中的未成年男仆;急,紧急、快速;办,办理、准备;杯,指茶杯或酒杯。
8. 诗僧相继至:诗人与僧侣相继来到。诗僧,诗人与僧侣的结合,这里指作者与张广上人的聚合;相继,一个接一个地到来。
9. 罢酒把茶来:罢,结束、停止;把,握持、拿着;茶来,茶的招待。这句表达了欢聚之后,转为品茶的宁静生活场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访次张广上人继至》描绘了作者与张广上人及诗僧们相访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呈现了一幅静谧、雅致的画卷,展现了诗人们超脱尘世纷扰的情怀。
“都不见尘埃,园扉傍水开”,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绿树掩映下的园门依傍着流水开启,恍若仙境。
“晴茵铺碧草,风弹落黄梅”,明媚的阳光洒在茵绿的草地上,清风拂过枝头,金黄色的黄梅簌簌落下,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自然之美不仅令人心旷神怡,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访子因寻竹,呼童急办杯”,表达了诗人拜访友人时的真挚情谊。访贤寻友,流露出诗人的谦逊与诚挚;呼唤童子准备茶水,体现出诗人的雅致与生活品味。
“诗僧相继至,罢酒把茶来”,表达了诗人们在高雅的氛围中互相交流的愉悦。诗僧们相继来访,意味着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把酒言欢后,大家品茗论道,更显得潇洒脱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次张广上人继至》是南宋诗人赵汝鐩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9年,也就是南宋理宗宝祐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赵汝鐩正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此时,金国已经覆灭,蒙古大军席卷而来,南宋王朝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身为文人的赵汝鐩无法改变时代的命运,只能借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他走访了好友张广上人,与其交流佛法,寻求内心的平静。
这一时期,由于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纷纷选择归隐山林,寻找心灵的慰藉。赵汝鐩也不例外,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他也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忧虑,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生活疾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