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康口渔家

标题包含
宿康口渔家
阴云议雪风飕飕,黄沙翳暝征人愁。 渔家假宿休疲骨,败芦纫壁茅盖头。 行营鼓角声动地,钓翁不惯皆掩耳。 刺船火急入葭苇,问讯鸥鹭莫惊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鐩,字明翁,号紫霞山人,南宋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赵汝鐩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乌云密布下着雪,寒风呼啸而过,漫漫黄沙使得昏暗的天空愈发压抑,出征的士兵不禁忧心忡忡。渔民们借宿在船上稍作休息,疲惫的身躯得以恢复。他们用破旧的芦苇修补墙壁,用茅草遮风挡雨。军队营地中战鼓号角震天动地,使得宁静的水边也不免被搅扰。垂钓的老人对此并不习惯,纷纷捂住耳朵,以免受其打扰。撑船前行,穿梭在蒹葭丛中,尽量不惊醒水边的鸥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去完善
释义
1. 康口:古水名,又称康溪,源出今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境,东北流至田阳县南汇入右江。 2. 阴云议雪:阴云密布,似在商议降雪。 3. 风飕飕:形容风声尖利。 4. 黄沙翳暝:黄沙漫天,天色昏暗。翳,遮蔽。 5. 假宿:借宿,临时歇息。 6. 疲骨:劳累的身体。 7. 败芦纫壁:用破碎的芦草做墙壁。纫,缝纫,这里指编织。 8. 茅盖头:用茅草做屋顶。 9. 行营:军队的营地。 10. 鼓角:古代的军中乐器。 11. 动地:震动大地,形容声音巨大。 12. 钓翁:钓鱼的老翁。 13. 不惯:不适应。 14. 刺船:撑船。 15. 葭苇:芦苇。 16. 问讯:询问消息。 17. 鸥鹭:海鸥和白鹭,泛指水鸟。
去完善
赏析
赵汝鐩的《宿康口渔家》描绘了行旅者在阴云密布、寒风呼啸的恶劣天气中投宿渔家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渔民生活细节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在此情境中的情感变化。整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传达了诗人的审美体验,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康口渔家》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描绘渔民生活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79年左右。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金对峙的局势,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赵汝鐩生于北宋末年的江南地区,后成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南宋末期任职于朝廷,负责管理经济事务。然而,南宋末年的政治腐败和民不聊生让他深感忧虑。他经常在闲暇时观察民间生活,了解百姓疾苦。 在《宿康口渔家》这首诗中,赵汝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民生活的艰辛。他用“船头一竿竹”和“船上两幅罾”来形容渔家的简陋设施,用“妻子岸上啼”来表现渔家生活的困苦。这些描绘都反映了南宋末年民生疾苦的社会现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