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友人溪居
数间屋子压溪光,百十乔松列翠行。
鹤为听琴朱顶侧,鸭皆睡日绿头藏。
后园遣仆锄冬笋,隔岸寻僧度野航。
天色黄昏归已晚,苦留夜话对胡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几间房子坐落在溪流旁,上百棵松树排列着绿色的身影。白鹤为了聆听音乐而把红头顶向一侧,鸭子则在阳光下睡觉,绿色的头部藏在水中。我在后园派仆人去挖冬笋,对岸的僧侣正驾船驶过原野。天色渐晚,归途已迟,只好在夜色中留下谈话,对着竹制的椅子聊到天明。
去完善
释义
1. 数间屋子压溪光:此句中的“压”是遮盖的意思,“溪光”是指溪水反射出的阳光。整句诗的意思是几间房屋遮住了溪水上反射的阳光。
2. 百十乔松列翠行:此句中的“百十”是数量众多之意,“乔松”是高大的松树,“列翠行”是指排列成一行的绿色松树。整句诗意思是众多的高大松树成行地排列在翠绿的山坡上。
3. 鹤为听琴朱顶侧:此句中的“鹤”是一种水鸟,“朱顶侧”是指鹤把红色的头顶转向一侧。整句诗意思是为听琴声,鹤把红色的头顶转向一侧聆听。
4. 鸭皆睡日绿头藏:此句中的“鸭”指水鸭,“绿头”是指水鸭绿色的头部。整句诗意思是水鸭都安静地在阳光下睡觉,把绿色的头部藏在水中。
5. 后园遣仆锄冬笋:此句中的“后园”是指房屋的后面有花园,“遣仆”是派仆人的意思,“锄冬笋”是指挖掘冬天的竹笋。整句诗意思是主人派遣仆人在花园里挖掘冬天的竹笋。
6. 隔岸寻僧度野航:此句中的“隔岸”是指河对岸,“寻僧”是寻找僧侣的意思,“度野航”是指乘船穿越荒野。整句诗意思是诗人看到对岸有僧侣,决定乘船去寻找他。
7. 天色黄昏归已晚:此句中的“天色黄昏”是指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归已晚”是指回家已经比较晚了。整句诗意思是太阳即将落山,诗人回家已经比较晚了。
8. 苦留夜话对胡床:此句中的“苦留”是指勉强留下,“夜话”是指晚上聊天,“对胡床”是指面对面坐在胡床上。整句诗意思是诗人被勉强留下,与友人面对面坐在胡床上聊天直到深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作者赵汝鐩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人溪居的生活场景。诗中写到,溪边的小屋沐浴在阳光和溪水相映成趣的光照之中,周围环绕着翠绿的松树。诗人还通过描绘动物的行为来传达环境之宁静与和谐:白鹤侧耳聆听优美的琴声,水鸭则在日光下悠然自得地休息。此外,诗中还提到诗人在友人的后园里帮助锄挖冬笋,以及对岸寻僧、乘船渡过的情景,这些细节都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和友人一起享受自然生活的愉悦时光。最后,夕阳西下,夜色降临,诗人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整首诗给人以宁静致远、闲适愉悦之感,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友人溪居》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段时间里,赵汝鐩作为南宋朝廷的官员,曾历任军器监主簿、太府寺丞等职。然而,随着金兵的入侵,南宋朝廷风雨飘摇,赵汝鐩的仕途也受到影响。他在这段时期曾多次参与抗击金兵的战斗,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此外,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十分复杂。南宋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宦官、权臣争权夺利,导致民不聊生。而金兵的不断侵略,使得南宋的疆域逐渐缩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种背景下,赵汝鐩在闲暇之余来到友人溪居探访。他在诗中描绘了友人溪居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与友人共享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描写溪居的宁静景象,他也反映了自己对战乱时代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