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
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
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
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雨中行走十多里地,风吹云散突然放晴。
两只燕子带着小燕子在花下教导觅食,一只布谷鸟在树梢呼唤着伴侣。
遥望江水升起的烟雾,依稀可以看到帆船的影子,山里的房屋中传来纺织机的声音。
最喜欢在水边的那几株柳树,翠绿的枝条深处有几只黄莺在歌唱。
去完善
释义
1. 十余:十几,形容行程漫长。
2. 双燕引雏:一对燕子在花朵下面教导它们的孩子。
3. 一鸠唤妇:一只斑鸠在树梢上鸣叫呼唤它的伴侣。
4. 烟江:雾气弥漫的江河。
5. 帆樯:帆船的桅杆,这里代指船只。
6. 山舍:山间的房屋,这里是诗人居住的处所。
7. 机杼声:织布机的声响,这里表示有人在家中劳作。
8. 翠条浓处:翠绿的柳树枝繁茂的地方。
9. 两三鶑:两三个黄莺鸟。
去完善
赏析
《途中》是南宋诗人赵汝鐩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以雨中奔走、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等景象描绘了旅途中的美好景色。以下是对该诗的赏析:
首联“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诗人通过描述雨天和晴天的交替,展示了旅途中天气的多变,以及风雨过后豁然开朗的美景。这既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传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颔联“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通过描绘燕子和鸠鸟的活动,表现了自然界中家庭温馨的气氛。燕子教导幼燕飞行觅食,鸠鸟呼唤伴侣,这些生动的场景流露出诗人的关爱之情和对和谐家庭的向往。
颈联“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诗人借助于江上的帆船和山间的布谷声,展现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这种静谧而和谐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尾联“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鶑”,诗人以柳树和翠鸟为画面的焦点,营造出一种宁静、美丽的意境。水边的几株柳树绿意盎然,翠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这看似简单的画面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既有生命的活力,也有春天的气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总之,《途中》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传达出诗人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愉悦和希望。诗人运用多种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画面富有动态感和情感色彩,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途中》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的乡村景象和农民的辛勤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56年左右,即南宋晚期。
在这一时期,赵汝鐩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曾任官职,后因故被罢免,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在这期间,他饱览了祖国的山川风光,对农民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生,也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
同时,这一时期的南宋正处于金国的威胁之下,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赵汝鐩在旅途中亲眼目睹了农民的困苦生活,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因此,他在《途中》一诗中,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