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友人见过
荆扉终日闭,难得故人来。
欲暖寒须酒,相携手问梅。
艰危惊鬓雪,勋业叹心灰。
子负江湖气,谁怜当世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紧闭的大门整天都关闭着,想要见到老朋友实在是太难了。在这寒冷的季节里,要想暖和起来就需要喝酒,我们一起牵手去欣赏梅花。头发变白是因为经历的艰辛和危险,感叹自己曾经的事业如今已经心如死灰。你身上带着一股江湖气息,但是又有谁能赏识你的才华呢?
去完善
释义
1. 荆扉: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的家。
2. 故人:旧交;老友。
3. 寒须酒:寒冷时需要喝酒取暖。
4. 手问梅:手牵手去看梅花。
5. 艰危:艰难危急。
6. 鬓雪:形容头发花白。
7. 勋业:功勋事业。
8. 心灰:心如死灰,比喻极度沮丧、失望的心情。
9. 子负江湖气:您具有豪放不羁的气质。
10. 谁怜当世才:有谁能欣赏当今的才能之士呢?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荆扉终日闭,难得故人来”开篇,首先描绘出冬天的景象,并用“闭门”的描绘表现出冬天的寒冷。紧接着的“欲暖寒须酒,相携手问梅”,则表现了诗人与故友相聚时的欢快情景,其中用酒和梅花的意象来凸显冬天的氛围,同时表达了诗人想要驱散寒冷的意愿。
而在“艰危惊鬓雪,勋业叹心灰”中,诗人则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出自己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心情,其中用“鬓雪”来形容头发变白,寓意着诗人的沧桑经历。而“勋业叹心灰”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的事业和成就感到失望的情绪。
最后在“子负江湖气,谁怜当世才”中,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才能不被赏识的不满,同时也透露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的感激之情。整首诗通过诗人与故友的相聚情景,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情感深沉而真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日友人见过》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赵汝鐩之手。赵汝鐩生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一生历经战乱和变迁,见证了南宋的建立以及金国的入侵。在他的青年时期,他积极参与抗金斗争,成为一名英勇的战士。后来,他被俘至金国,度过了一段屈辱的岁月。在南宋建立后,他重新投入国家的建设事业,担任了重要职务。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初年,当时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仍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威胁。赵汝鐩在这一时期的生活相对平静,他与家人共度时光,也与朋友们保持联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诗中,赵汝鐩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他认为,即使在寒冷的冬日,友谊也能带来温暖和安慰。这种情感在他所处的时代具有普遍性,因为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互相扶持和帮助,以应对战争、贫困等困难。
总的来说,《冬日友人见过》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初年,赵汝鐩在与朋友共度时光的宁静岁月里,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