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亭夜饮会别友人
每闻嗟叹无知己,定要携琴过浙东。
莫讶醵樽俱草草,只因束担去怱怱。
竹筛夜影千竿月,荷送湖香万朵风。
早晚我寻京口戍,子归或遇半途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次听到别人的叹息说没有知己,我都会决定带着我的琴穿越浙江东部。
不要惊讶于我们的宴会如此简陋,因为我们匆匆忙忙地收拾行李离开。
月光穿过夜晚的竹子,如同千万根弦乐的声音,而湖上的荷花送来万朵芬芳的风。
或许有一天我会寻找那遥远的京口戍楼,而你恰好也在这个时候返回我们曾经过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1. 嗟叹:指悲伤或忧愁地发出叹息的声音。
2. 无知己:没有理解自己的人。
3. 携琴:携带古琴。这里表示作者将带著自己的才华去寻找知音。
4. 浙东:古地区名,位于今浙江省东部一带。
5. 醵樽:指凑钱买酒共同享用。
6. 草草:形容随意,不讲究。
7. 束担:整理行囊,准备出发。
8. 怱怱:形容急迫、急忙的样子。
9. 竹筛夜影千竿月:形容月光透过竹林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影子。
10. 荷送湖香万朵风:形容微风拂过湖面,带来荷花盛开时的香气。
11. 京口戍:京口是古代长江下游江面较窄处的一个渡口,也是重要的军事驻防区。这里的“戍”指的是守卫京口的士兵。
12. 子归:这里指代友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湖亭夜饮会别友人”,是作者与朋友在湖亭夜饮话别的场景描绘。首联提到诗人因知音难觅而带着琴跨越浙江而来,点明此行的目的;颔联描述了饯行宴会虽简但心意深厚,接着以竹影月色、荷花清香刻画江南水乡之夜的美景;尾联写作者想象日后会重逢的情景,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笔调洒脱,情感真挚,展现了赵汝鐩独特的人文素养和诗歌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湖亭夜饮会别友人》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59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赵汝鐩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曾是南宋官员,但因为官场黑暗,对现实感到失望,于是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这段时间,他与友人时常相聚,饮酒赋诗,抒发内心的感慨。
在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赵汝鐩却选择远离尘嚣,投身于山水田园之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汝鐩创作了这首《湖亭夜饮会别友人》。诗中描绘了他们在湖亭夜饮的场景,表达了与朋友离别时的感慨。他用“江上琵琶哀怨多”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离别的哀愁,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