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村
晴久全无雨,溪干半是沙。
风横分鴈阵,日转趣蜂衙。
地僻草埋径,篱摧菊卧花。
桥西一林竹,潇洒两三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晴朗的天气已经持续很久没有下雨,溪水变干一半都是泥沙。
大风中雁群飞行时分开来,太阳转动使得蜜蜂忙碌起来。
地处偏僻的地方草蔓覆盖了小路,篱笆倒塌了菊花倒卧在地上。
桥的西边有一片竹林,住着两三家潇洒的人家。
去完善
释义
1. 东村:古代村落的名字。
2. 晴久:晴天时间很长。
3. 全无雨:完全没有下雨。
4. 溪干:小溪的水干涸了。
5. 半是沙:溪床上大部分变成了沙子。
6. 风横:形容风吹过来。
7. 分雁阵:指大雁排成队列飞翔。
8. 日转:太阳升起。
9. 趣蜂衙:蜜蜂在巢穴中忙碌。
10. 草埋径:杂草掩盖了小路。
11. 篱摧:篱笆倒塌。
12. 菊卧花:菊花躺在地上。
13. 桥西:桥的西边。
14. 一林竹:一片竹林。
15. 潇洒:自由无拘束的样子。
16. 两三家:两三户人家。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东村的宁静、自然的诗词。诗人在开篇即通过“晴久全无雨”和“溪干半是沙”的描述,展现出一幅旱情笼罩下的景象。然而,诗人并未让这样的画面停留太久,转而通过“风横分雁阵,日转趣蜂衙”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对“地僻草埋径,篱摧菊卧花”的场景描绘,反映出环境的破败和人为破坏的痕迹,以此传递出一股深深的悲凉之情。不过,诗人依旧通过“桥西一林竹,潇洒两三家”的画面构建,表达出在困苦的环境中依然有顽强生存的人家,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交错呈现,体现出诗人对生活、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深深关切,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村》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描绘乡村田园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正处于南宋与金朝对峙的历史时期,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然而,赵汝鐩却在诗中表现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
在诗人赵汝鐩的人生际遇方面,他早年曾在官场任职,后因不附和权臣而辞官回乡。他在乡村的生活中,目睹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也对田园风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
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虽然战争频发,但在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农民的生活也相对稳定。此外,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对山水田园题材的创作非常热衷,涌现出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因此,赵汝鐩在《东村》中所展现的田园风光,实际上也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