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饮
草草清明饮,惠风天气和。
身轻梁燕舞,舌巧柳鶑歌。
但道三春好,其如两鬓何。
升沉付杯酒,由命不由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草草度过一个清明时节,享受着温暖的惠风和畅的天气。
身体轻盈如同翩翩起舞的燕子,舌头像灵敏的柳莺一样唱出婉转的歌曲。
人们都赞叹春天的美好,但是岁月不饶人,我的两鬓已经渐渐斑白。
人生的起落就如同一杯酒,命运自有安排,而非人为所能掌控。
去完善
释义
1. 草草: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2. 清明: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扫墓祭祖的日子。
3. 惠风:和风,春风。
4. 身轻:身体轻盈,这里指心情轻松愉快。
5. 梁燕舞:梁上的燕子在飞舞,寓意春天的到来。
6. 舌巧:善于言辞,口才好。
7. 柳鶑歌:柳莺鸟的歌声,柳莺是春天常见的鸟类,歌声悦耳。
8.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即孟春、仲春、季春。
9. 两鬓:双鬓,头发的两边。
10. 升沉:升降起伏,指人生的起落、富贵贫贱。
11. 由命不由他:听凭命运的安排,不受他人左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清明节气氛的诗词。诗人以清明小饮为题,展现了对节日生活的悠闲态度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欣赏。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情感深沉且真挚。
首联“草草清明饮,惠风天气和”,描述了诗人在清明节时轻松地饮酒赏景,表达出闲适的生活情趣。其中,“草草”一词意指随意、简单,表现了诗人并不注重繁琐礼节的心态。同时,“惠风天气和”暗示了清明节当天的气候宜人,为诗人营造了一个愉快的环境。
颔联“身轻梁燕舞,舌巧柳鶑歌”,通过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描绘了燕子在屋梁上欢快飞舞以及黄莺在柳树枝头婉转歌唱的场景。这一部分诗人运用了两个比喻,形象地传达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流露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颈联“但道三春好,其如两鬓何”,传递出诗人虽感叹春天的美好,但又担忧自己年岁渐长的事实。这里的“三春”通常指的是农历的正月、二月和三月,代表了春季;而“两鬓”则暗示着诗人逐渐老去的头发。这样的对比使得诗人感到时光荏苒,年华易逝的无奈。
尾联“升沉付杯酒,由命不由他”,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豁达心态:无论生活起起落落,他都会用一杯酒来化解内心的忧虑与感慨。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在整首诗中显得尤为突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明小饮》是南宋诗人赵汝鐩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此时的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然而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赵汝鐩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历任县丞、知县等地方官员,后因故被免职。这使得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这首诗中,他以清明节为背景,描绘了人们在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游玩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当时的时代背景还包括科举制度的改革、理学的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赵汝鐩的思想和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例如,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儒家道德观念的认同,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同时,他也关注现实问题,通过对清明节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状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