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迎仙引

标题包含
迎仙引
羽人窟宅压沧溟,昆仑阆风天墉城。 紫兰绛节跨彩凤,殷勤传命邀同盟。 七月七日凉秋霁,千官锵珮森幢卫。 王母云车九色龙,上元霜袍三角髻。 刘彻屏息迎两仙,兜香涂门高馥天。 星裳黼衮自酬酢,方朔窥窗不敢前。 金浆玉醴濯凡腹,红颗绚饤蟠桃熟。 宴酣乐奏瑶池音,琅璈子登笛双成。 乞怜请药承华殿,教戒丁宁先自反。 三尸欲脱毋淫乱,五性尽舍更勤俭。 各出数语针膏肓,此是长生度世方。 彻心未悟益猖狂,万八千里周遐荒。 少翁栾大诛相继,海上何日无方士。 五柞宫中梦断时,铜盘玉露胡为不起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鐩,字明翁,号紫霞山人,南宋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赵汝鐩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仙人在海边构筑了华丽的住所,他们的城堡仿佛建立在天空和大海之间。他们穿着紫色的长袍,骑着五彩凤凰,致力于传递和平与团结的信息。 在秋天的一个晴朗夜晚,成千上万的官员身着整齐的服饰,如同森林中的守卫。王母娘娘坐在由九色神龙拉动的车上,她身着如霜般的袍子,头上戴着三角形的头饰。汉武帝刘彻怀着敬意迎接两位神仙,用芬芳的香气装点着大门。神仙们身着华丽的长袍,彼此交谈着,方朔透过窗户偷看着他们,却不敢上前。 他们用金色的美酒洗净凡人的肠胃,享受着红彤彤的蟠桃。宴会如火如荼地进行,音乐奏起了瑶池的美妙声音。方朔吹起了横笛,与仙子一起演奏着天籁之音。神仙们赐予长寿的秘诀,并教导人们要自省,不要做淫乱的事情,要学会勤俭。 他们用话语刺痛着病入膏肓的人们,这是通往长生不老的道路。然而,刘彻并没有领悟到其中的真谛,依然肆意妄为。在他统治期间,道教方士纷纷涌现,其中少翁和栾大等人都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但最后都因欺骗而丧命。 当他在五柞宫中梦见死亡的时候,他不禁疑惑为什么铜盘上的玉露不能让他起死回生呢?
去完善
释义
1. 羽人:指传说中的神仙。 2. 压:靠近。 3. 沧溟:这里指大海。 4. 昆仑:中国西部的山脉,常用来象征仙境。 5. 阆风:神话中的山名,位于昆仑山上。 6. 天墉城:古指天上的城郭,这里是天宫的代称。 7. 紫兰:紫色兰花,形容高雅。 8. 绛节:古代官员的红色印章。 9. 跨:骑乘。 10. 彩凤:凤凰,吉祥的象征。 11. 殷勤:诚挚恳切。 12. 同盟:共同约定。 13. 七月七日:七夕节,相传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14. 凉秋霁:凉爽的秋天,天气晴朗。 15. 千官:众多的官员。 16. 锵珮:形容佩玉的声音。 17. 森幢卫:严密的警卫。 18. 王母:西王母,传说中的女神。 19. 云车:神话中的车辆,云雾聚而成。 20.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21. 霜袍:白色的衣袍。 22. 三角髻:古代的发型。 23. 刘彻:西汉皇帝,曾寻仙问道。 24. 屏息:抑制呼吸,表示恭敬。 25. 迎两仙:迎接两位仙人。 26. 兜香:香炉里的香料。 27. 高馥天:香气浓郁,直冲云霄。 28. 星裳:华丽的衣裳。 29. 黼衮:华丽的礼服。 30. 自酬酢:自我应酬,即自我表现。 31. 方朔:东方朔,西汉文人,以机智幽默著称。 32. 窥窗:从窗户偷看。 33. 金浆玉醴:美酒的美称。 34. 濯:洗涤。 35. 凡腹:世俗之人的肚子。 36. 红颗绚饤:红色的果实点缀在盘子里。 37.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38. 宴酣:宴会尽情欢乐。 39. 乐奏:音乐奏响。 40. 瑶池:西王母的居处。 41. 琅璈:玉石制成的乐器。 42. 子登:许由,字子登,传说为尧时的隐士。 43. 笛双成:双成,杜康的女儿,善吹笛。 44. 乞怜:请求怜悯。 45. 请药:求取仙药。 46. 承华殿:皇宫里的宫殿。 47. 教戒:教诲告诫。 48. 丁宁:叮嘱。 49. 三尸:人体内的三种病灶。 50. 五性: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 51. 尽舍:全部舍弃。 52. 更:改过。 53. 勤俭:勤劳节俭。 54. 膏肓:病重。 55. 针膏肓:医治重病。 56. 长生度世方:长生不老的秘诀。 57. 彻心:完全领悟。 58. 未悟:没有领悟。 59. 益:更加。 60. 猖狂:恣意妄为。 61. 万八千里:夸张的说法,形容路途遥远。 62. 周遐荒:周游偏远之地。 63. 少翁:李少翁,汉代方士,因欺骗汉武帝被诛杀。 64. 栾大:汉代方士,因欺骗汉武帝被诛杀。 65. 诛相继:接连被杀。 66. 何日无方士:什么时候都不缺方士。 67. 五柞宫:汉武帝的陵墓。 68. 梦断时:梦想破灭的时候。 69. 铜盘玉露:神话中的不死药。 70. 胡为:为什么。 71. 不起死:不能起死回生。
去完善
赏析
赵汝鐩的《迎仙引》通过描述汉武帝刘彻迎接仙人西王母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于长生不老、修仙之道的思考。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将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展现了神仙世界的壮丽景象和世俗尘缘的复杂情感。 诗歌开篇,作者引入了羽人家族的神秘世界,描绘了位于昆仑山上的天墉城,那里充满了奇幻的色彩。随后,诗人以紫兰绛节跨彩凤的场景,传达了仙人渴望与人界交流的愿望。在诗人的笔下,无论是昆仑山上的仙境,还是蓬莱岛上的楼阁,都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接着,作者描绘了刘彻迎仙的场景:凉秋霁月,千官簇拥,王母驾云而至。此时,刘彻内心充满敬畏和期待,他虔诚地献上高馥的香气,希望能获得仙人的指点和庇佑。然而,在方朔窥窗之际,却透露出一丝凡人面对神仙时的无奈与胆怯。 宴会之上,金浆玉醴、蟠桃盛宴,笙歌妙舞,令人陶醉。在这场盛宴中,仙人不仅赐予刘彻灵丹妙药,还传授了长生不老的秘诀。然而,刘彻并未领悟其中的真谛,依然沉溺于享乐之中,失去了修行的机缘。 随着故事的推进,诗人揭示了求仙之道背后的残酷现实。在历史上,许多方士因欺骗皇帝而惨遭杀戮,如少翁、栾大等人。即使在刘彻的时代,海上仍有无数的方士为了荣华富贵而冒险求生。这种讽刺意味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求仙之路的虚妄和悲哀。 最后,作者以五柞宫中的汉武帝为结尾,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尽管刘彻曾梦想借助长生不老药实现永生,但最终还是在无尽的追求中虚度了一生。这警示我们,生活中需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能盲目追求虚幻之物。 总之,《迎仙引》这首词通过描绘刘彻迎仙的场景,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世界。诗人通过对求仙之道的批判,表达了对于人生真谛的探索和对世俗尘缘的无奈。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值得一读再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迎仙引》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赵汝鐩正面临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局面。南宋政权已岌岌可危,蒙古军队不断南侵,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赵汝鐩对此深感痛心,希望通过诗词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迎仙引》中,赵汝鐩以“仙人”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他想象着自己如能“乘风驾雾,来游蓬岛瑶池”,便能远离战乱的苦难,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因此,词人在结尾处发出了无奈的叹息:“江山如画,古来尽付诗料,我欲乘风去,归欤归未能。”这既是赵汝鐩个人的感慨,也是当时广大民众的心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