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媪叹
旱曦赫空岁不熟,炊甑飞尘煮薄粥。
翁媪饥雷常转腹,大儿嗷嗷小儿哭。
愁死未死此何时,县道赋不遗毫厘。
科胥督欠烈星火,诟言我已遭榜笞。
壮丁偷身出走避,病妇抱子诉下泪。
掉头不恤尔有无,多寡但照帖中字。
盘鸡岂能供大嚼,杯酒安足直一醉。
沥血祈哀容贷纳,拍案邀需仍痛詈。
百请幸听去须臾,冲夜搥门谁叫呼。
后胥复持朱书急急符,预借明年一年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干旱灼烧着空荡的岁月,五谷歉收无法糊口。炊烟不起,尘土飞扬,我们只能勉强熬些稀粥度日。父母饥肠辘辘,孩子们更是哭声一片。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日子,县衙的税赋却依旧严苛无比,分毫不让。官吏们催缴欠款如熊熊烈火,严刑拷打之下,我唯有痛苦哀嚎。壮丁为了躲避苛捐杂税,躲藏到了远方;病弱的妻子抱着孩子悲泣不止。他们置我们的困境于不顾,只按照田契上的数字催逼税收。一只鸡怎能满足贪婪的胃口?一杯酒怎能让一个人酣畅痛饮?含泪祈求宽限,换来的却是愤怒的责骂。百般恳求之后,他们终于答应给我们一些宽限,但是深夜敲门,又有谁能预料到是什么呢?果然,后面来的胥吏手持紧急文书,提前征收明年的租税。
去完善
释义
旱曦赫空:旱曦,指干旱的阳光;赫空,照亮天空。
炊甑飞尘:炊甑,煮饭用的瓦器;飞尘,形容尘土飞扬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做饭时的情景。
薄粥:稀薄的粥。
翁媪:老人。
饥雷:肚子饿得咕咕叫的声音。
转腹:转身抚摸着腹部。
大儿嗷嗷:大儿子饥饿而哭。
小儿哭:小儿子因为饥饿而哭泣。
愁死未死:忧愁得想死却又没有死去。
县道赋不遗毫厘:县道,即县衙;赋,税收;毫厘,极小的数量。这句意思是县衙征收赋税分毫不差。
科胥:负责征收赋税的官吏。
督欠烈星火:督欠,催收欠款;烈星火,形容十分严厉的样子。
诟言:责骂的话。
我已遭榜笞:我已经被用竹板打过了。
壮丁偷身出走避:壮丁,青壮年男子;偷身,悄悄地离开;出走避,离家躲避。
病妇抱子诉下泪:病妇抱着孩子哭着诉说。
掉头不恤尔有无:转头不顾你们有没有。
多寡但照帖中字:按照契据上的规定征收赋税,不管实际有多少。
盘鸡:一盘鸡肉。
大嚼:大吃一顿。
杯酒:一杯酒。
安足直一醉:怎么够我痛快地喝上一醉。
沥血祈哀容贷纳:以血恳求神灵怜悯,宽容我们的欠债。
拍案邀需仍痛詈:拍打着桌子向需要的人求助,但仍然被责骂。
幸听:勉强答应。
冲夜搥门:深夜敲门。
后胥复持朱书急急符:后胥,后来的差役;朱书,红色的文书;急急符,紧急的通知。
预借明年一年租:预先收取明年的全年租金。
去完善
赏析
《翁媪叹》描绘了南宋时期普通农户遭遇荒年时的悲苦生活。诗人以描述性的语言将情景生动地呈现出来,使读者身临其境。整首诗充满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官僚腐败的愤懑之情。
在诗歌的开篇,诗人通过“旱曦赫空岁不熟”揭示出农村遭遇了严重的干旱灾害。由于缺乏收成,家庭的生活变得困苦不堪,“炊甑飞尘煮薄粥”形象地描绘了村民们生活的艰难程度。紧接着,“翁媪饥雷常转腹,大儿嗷嗷小儿哭”表现出一家老小饱受饥饿折磨的画面。
在接下来的段落里,诗人进一步揭示了农民们的困境,并指出其背后是官僚的腐朽和不公。“愁死未死此何时,县道赋不遗毫厘”道出了农民的忧虑和无助。而“科胥督欠烈星火,诟言我已遭榜笞”则表明地方官员只顾催缴税款,置百姓的死活于不顾。
诗人在描述农民悲惨境遇的同时,也对官僚进行了强烈谴责。他通过描绘“壮丁偷身出走避,病妇抱子诉下泪”的景象,揭示了民间因苛政而导致的流离失所。诗人感慨“多寡但照帖中字”,讽刺官员漠视民间疾苦,只管执行税帖的规定,根本不管民众实际负担的能力。
在最后一节,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农民祈求官员宽限的无奈与绝望。尽管他们满怀诚意地乞求,得到的却是官员的冷漠与粗暴。最后,农民们甚至需要提前预交来年的田租,如此高压的政策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翁媪叹》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赵汝鐩在这个时期出生并成长,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社会动荡。作为一名文人,他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
赵汝鐩曾在地方任职,亲眼目睹了百姓的艰辛生活。他在任期内积极为百姓办实事,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时局的动荡和朝廷的腐败,他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
这首《翁媪叹》便是赵汝鐩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在这首诗中,他以翁媪的口吻表达了对战争和社会不公的愤懑之情,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