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倚楼

标题包含
倚楼
蒹葭秋色晚,百尺倚江楼。 日暗烟藏寺,风高浪拍舟。 归云投远岭,饥鴈叫沧洲。 心事非年少,尘埃白尽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鐩,字明翁,号紫霞山人,南宋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赵汝鐩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水中的芦苇已经显出深秋的景象,一艘小船靠在江边的高楼上。 太阳渐渐落下,烟雾中隐藏着寺庙,风起时浪花拍打在小船上。 天上的云彩飘向远方的山岭,饥饿的大雁在河边呼唤。 心里的思绪已不再年轻,但还有太多的俗事未了。
去完善
释义
1. 蒹葭:指河边或池边的水草。这里代指江边景色。 2. 倚:靠着。这里指江楼耸立在江边。 3. 寺:寺庙,这里指远处被烟隐藏起来的寺庙。 4. 浪拍舟:波浪拍打船只的情景。 5. 归云:回巢的云彩。这里用来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 6. 远岭:远方的山峦。 7. 饥雁:饿了的大雁。 8. 沧洲:水中的陆地,这里指江边的陆地。 9. 心事:心中所想的事情。 10. 尘埃:尘世的烦恼。 11. 白尽头:白色的鬓发,形容年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江景的诗词。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江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忧虑和感慨。 “蒹葭秋色晚,百尺倚江楼”,这两句诗以蒹葭、秋色的意象开篇,展现出一幅萧瑟的秋日景色。百尺江楼则象征着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胸臆的场所。 “日暗烟藏寺,风高浪拍舟”,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江边景物。日暗烟藏,使寺庙显得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感;风高浪拍,则突出了江水的汹涌,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澜。 “归云投远岭,饥雁叫沧洲”,这两句诗转向天空和大雁。归云、饥雁这些生动的形象,使得画面更具立体感,也传达了诗人对于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的忧虑。 最后两句“心事非年少,尘埃白尽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年岁增长,心境也随之变化,曾经的梦想已经不再年轻,而生活的奔波劳碌仿佛是一场无尽的尘埃。这两句诗意味深长,既表现了诗人的现实无奈,又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倚楼》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汝鐩所作。这首诗意境深远,描绘了诗人在楼台之上,眺望远方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公元12世纪,南宋时期的中国,政权更迭频繁,战争频仍。赵汝鐩作为南宋文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无奈。他曾在南宋朝廷任职,后因战乱离职,流寓他乡。这段人生经历使得他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也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哀愁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北方领土被金国占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愿北伐收复失地。这种国家民族危机的现实状况,使得许多文人志士痛心疾首,纷纷投身于抗金事业。赵汝鐩也不例外,他以自己的方式,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